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三国之董卓之子 !
本人喜欢看《三国演义》、《三国志》以及各种版本关于描述三国那段历史的书,以及各种穿越三国的小说。
其中,董卓这个人是一个比较奇特的存在,这段历史总是绕不过他。
关于董卓的记载以及评价在现存的史料中大多都是比较负面的,很少有正面评价,窃以为这种情况是有失公正的,但是历史总由胜利者书写,这是千古不变的事实,即便是像司马迁那样的人也无法做到完全的公正,或者说连相对客观的公正都做不到,当然在这里不是诋毁司马迁,而是其所在的立场以及所在的政治环境所限制。像袁绍,曹操,孙坚及其子孙,勉强再加上刘备等,都是董卓的政敌,无论最后谁取得天下,都会不竭余力地抹黑董卓,毫无缓和的余地。就像现在不能正视国+军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一样,都是政治问题。
在这里,也简单来谈谈董卓。此人汉羌混血,勇武异常。出身边地西凉,为陇右豪杰所识,其为人豪爽,名扬羌氐,知名西陲。膂力无双,弓马娴熟,善于骑射,双带两鞬,左右驰射。
汉桓帝时,以六郡良家子被征召为羽林郎,参与对东汉朝廷对西羌的战争中。在战斗中作战英勇,表现出色,被当时的大汉名将张奂看重。
张奂是朝廷重臣,是凉州三明之一,广有战功,其对董卓的提携,在董卓仕途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而后董卓不断立功,不断升迁,其主要活动范围都是在西凉,也就是参与朝廷对西羌的战争。西羌叛乱自汉武帝起便存在,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朝廷也为此花费巨大的精力,消耗巨额的钱粮。董卓便是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在王粲的英雄记里这样记载:卓数讨羌、胡,前后百余战。王粲的记载只是略微提及,相对简略,咱们从前后百余战这几个字中也不难想到战事的激烈。在这百余战中,董卓恐怕有无数次历经生死考验的时候,即便是后来的一代军事大家曹操一生中恐怕也不一定有百余战。
从这百余战中,也可以猜度出,董卓在西羌战场上的作用,以及其在东汉朝廷镇压西羌叛乱中的积极作用。
写到这里,董卓的形象以及定位应该是一个长期活跃于西凉战场的武人、将领,或者是再加上个“豪右”的称号。
不久黄巾之乱爆发,动摇了东汉朝廷的统治,当时朝廷派皇甫嵩、卢植、朱儁为中郎将率领中央军出战,后来卢植因为得罪宦官而被免职。董卓便被朝廷派遣代替卢植主持对冀州黄巾的战事。从皇甫嵩、卢植、朱儁这些人的出身来看,皇甫嵩是累世为将,其叔父皇甫规也是凉州三明之一卢植是天下知名的大儒,朱儁是出身江东的士族。这几个人都是士族出身,而董卓却是边地豪右,用现在的话说,双方根本就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按照传统的观点来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不难想象,董卓肯定会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些人的排挤。
卢植这个人能力很强,很得人心,部下对他也十分地拥护,护乌桓中郎将宗员任其副手,在卢植离任后,董卓的到来应该是引起了此人的不满,其对董卓应该是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这一点也导致后来董卓兵败冀州。按理说,董卓在西羌战场久经考验,经验丰富,对上泥腿子黄巾军应该是手到擒来,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其中宗员的不合作恐怕是非常重要的原因。毕竟宗员以及卢植留下的军队不是董卓的嫡系,指挥起来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再加上二号人物宗员的不合作,所以,董卓的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这一情况的出现,恐怕董卓当时也是恼怒异常,郁闷不已,兵败的结果便是被罢官,还好董卓在此时搭上了十常侍这条线,有了东山再起的机会。
等到李文候、韩遂等在西凉起兵作乱时,朝廷再次启用董卓,董卓因此得以东山再起。此时的董卓吸取了以往的教训,对朝廷以及士族有了防范之心。很多人说董卓完全可以在西羌战场把李文候、韩遂这些叛乱者一网打尽,我也比较认同这种观点,觉得董卓也有这种能力。所以很多人说,董卓是养贼自重,这一手,很多人也做过类似的事儿,毕竟是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董卓有这样的举动,也是为了自保。以及到后来的朝廷想要夺回其兵权,被其拒绝,恐怕都有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争权,何进征召地方实力派进京帮忙,董卓也在此列。之后何进意外身死,京城大乱,一个天赐良机摆在董卓的面前。董卓瞅准机会,把这一天赐良机掌握手中,进而获取了朝廷的最高权力。
进入洛阳之后的董卓,迅速收拢何进、何苗兄弟的旧部,扩充实力,稳定洛阳政局。之后经过一番争斗,袁绍等人退出洛阳,以袁绍叔父袁隗为代表的世家大族选择与董卓妥协、合作。其中最为明显的表现便是董卓在废黜天子刘辩时,袁隗亲自动手将刘辩从皇帝宝座上拉下来,将其弟汉献帝刘协扶上宝座。
现在董卓在洛阳最强劲的对手出现了,那就是同样的地方实力派,手握重兵的丁原。董卓对丁原的安抚是封其为执金吾。关于执金吾这个职位可以用光武帝刘秀的一句话来解释:为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丁原对于现状并不满意,当然这种情况搁谁身上也都会想搏一把。所以董卓将其视为眼中钉,想要除掉他。董卓选择的刀是丁原手下的马仔吕布,这也成为吕布千百年来受人诟病的原因。其实,事情很简单,远没有那么复杂,董卓也没必要用什么金珠宝马,只要一直诏书即可。
前文提到,董卓与袁隗合作,离刘协为天子,所以刘协、董卓为代表的朝廷是当时的合法政府,得到了大部分人物,以及势力的认同。所以,董卓拿着小皇帝盖章的招数找到吕布让他做了丁原,吕布只能同意。大汉养士四百载,丁原即便是对吕布再好,也比不上小皇帝的一纸诏书,即便这招数是董卓写了,吕布也只能认了,违抗皇帝旨意只有死路一条,吕布没有其他的选择。
丁原死后,董卓收编了其部队,势力更加强大,对朝廷的掌控也更加稳固。此时关东群雄举旗讨董。以当时的实力对比来讲,联军军队数量应该是高于董卓的,因为自从刘焉建议汉灵帝设立州牧以来,地方军阀的实力迅速膨胀,无论是董卓、丁原还是刘焉都是这一制度的受益者。
董卓率领的西凉军与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接触以后,发现没有十足的把握可以取胜,毕竟人家也不是吃素的。所以,董卓想出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迁都长安,依靠关中险峻的地理形势来抵挡关东联军的进攻。
事实证明这个策略是可行的,因为有前车之鉴,历史上秦国就是这样抗衡六国联军的。很多人会以为,董卓迁都是遭到出了其本身势力集团之外的所有人的反对,其实则不然。其实有相当一部分人世支持这个决议的,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司空荀爽,其言:“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以图之,此秦。汉之势也。”这个资料很难找,本人扒了好久才扒到的。
荀爽的意见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要是说此人是董卓的走狗那也实在是太牵强了。他之所以这么说,显然是因为,西迁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的,也说明当时的洛阳朝廷中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认为关东联军是叛乱,而不是什么正义之举。
董卓西迁之后,关东联军伐董不了了之,最后解散,这时董卓又出现了一个强敌,那就是手握三万精锐兵马的皇甫嵩。而且以盖勋为首的一部分人鼓励皇甫嵩与董卓交战,争夺最高权力。皇甫嵩却出人意料地将兵权交给董卓。我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皇甫家族一直是大汉忠臣,名声所累,不得不拥护董卓控制的朝廷,支持天子。其二,避免战乱的发生,让羌胡等少数民族有可趁之机;第三,皇甫嵩没有把握能击败董卓,当然董卓也不一定能击败皇甫嵩,两者相互忌惮,但掌控朝廷和小皇帝的董卓在道义制高点上占有绝对优势。
道义这玩意儿,说他有用也有用,说他没用也没用。但是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一旦在道义上站不住脚,那离败亡也就不远了。历史上也有相当多的例子,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搞定了皇甫嵩以后,董卓的势力更加稳定,其个人私欲也渐渐膨胀,开始无法无天,这事情也许有,也许没有,现在也无法考证,姑且这么认为吧!
一个势力的崩溃一般都是先从其内部开始,以董卓为首的西凉军也不例外。一直潜伏在董卓身边与之合作的王允联合吕布把董卓干掉了。
董卓的突然暴毙,导致西凉军群龙无首,天下大乱,这时候西凉军最大的问题就出现了,那就是没有合适的继承人,董卓的儿子(也许有,也许没有,现有的记载都是有,但是早夭,跟没有一样),弟弟(董旻)侄子(董璜)、都不能掌控西凉军,也都死了。
子承父业,在中国古代,一个最佳的继承人永远是儿子,关于这一点相信是没有任何异议的。董卓的子侄都死了,那女婿牛辅只有站起来了,本来这牛辅也有可能执掌基业,有一番作为,但是其能力确实一般,结果被部下所杀。牛辅死后,西凉军再也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这下子真的是群龙无首,天下大乱了。
最后,李傕、郭汜等人意外窃取了西凉军的最高权力,以及朝廷的最高权力。
西凉军在东汉边防的作用是值得肯定的,正是由于其存在,以及其对少数民族的持续打击,所以在东汉朝廷频临崩溃,或者是已经崩溃时,西羌、胡等才没有机会肆虐中原。也许有人会说马腾韩遂等的存在是作何解释,其实这些人都是收编或者利用羌胡,在这期间,羌胡并没有出现什么强有力的力量,这也为后来曹魏政权平定西羌动乱提供了基础。
有鉴于此,本人也特定写了一本小说,名叫《三国之董卓之子》,已经在17k签约上传。在本书中,主角作为董卓的儿子登场,名叫董白字守业,收谋士,招武将,与天下群雄一较长短。书中适当yy,但也尽量保持一定的合理性。不会乱收文武。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本书的主要人物,以及主角对其招揽的合理性。
张辽:原为丁原手下从事,被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入洛阳,何进死后,归属董卓。在白波贼祸乱河东时,董卓将其调至董白手下辅佐。历史上张辽在董卓死后,才会归属吕布,所以猪脚在这里算是占了先手。
徐晃:原为河东郡小吏,白波贼肆虐河东时,被裹挟,成为白波贼二号首领杨奉的手下大将。后来主角平定河东白波动乱,杨奉战败被擒,徐晃也与杨奉一起投降主角。
主角与徐晃、张辽结为异姓兄弟,被绑上董白的命运里。董白为此一部分是动了心思,一部分是年轻人之间的惺惺相惜。在战场上徐晃、张辽武艺显露,得到认可,主角战后开庆功宴犒赏三军,主角趁着酒劲与徐晃、张辽,喝了酒就会冲动,这种事在哪都一样。不过,徐晃、张辽都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既然已经结拜也不会反悔,只会与主角戮力同心,生死与共。
李傕:董卓的部曲将,是董卓的心腹,西凉军精锐灰熊军的统领之一,河东动乱时,主动请命辅佐主角。李傕是个大牛人就不做介绍了,可以问度娘。
华雄:西凉军大将,虎牢关上击败孙坚,战一代天骄潘凤,杀人无数,结果遇到关二爷,差一点被二爷一刀剁死,结果被主角所救,后被董卓调至董白的麾下。
杨奉:被主角击败之后,投降主角,后成为主角麾下大将
张既:在河东动乱时担任蒲坂县县令,得罪当地大族徐家,被绑在县衙里被徐家大公子徐英鞭打,被主角所救,归顺主角。
贾诩:既然是董卓之子,将来要掌控西凉军,就不得不说贾诩了。在书中,在李儒的推荐下,董卓将贾诩调到董白军中辅佐董白。本来贾诩有点不太原因。结果看到董白种植的玉米之后改变看法,效忠董白。
书中主角没有什么太牛逼的金手指,只是凭着对历史的相对了解以及玉米的存在。东汉时期,土地亩产量大概不到300斤粮食。玉米却可以达到千斤每亩甚至更高,在现实社会中甚至可以达到每亩2000斤。在文中,玉米的产量应该稳定在**百斤每亩的样子,不会太过逆天。
东汉末年的动乱是粮食的产量是实力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粮食,什么都是空话。玉米虽然是粗粮,比不上水稻小麦,但是比什么野菜、树皮、观音土要强上千万倍。所以主角的金手指平凡又逆天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