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清山变 > 第145节江宁办差(2)

第145节江宁办差(2)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清山变 !

    曹德政自问自己以一介布衣,蒙皇上召见,言语之间皇上天语有加,他虽出身草莽,也知道知恩图报的道理,这一次成立新衙门,倒给他看到一条报国之门,于是主动到了江苏府城,求见椿寿。

    两个人当年曾经见过一面,椿寿公务之余,请到衙门中拨冗相见,问他来意,曹德政说,“小人知道朝廷修建铁路,其中要用到无数民夫工役,小人想,旁的事情小的帮不上什么忙,只有这民夫一事,小的在漕帮多年,人头极熟,”

    他还没有说完,椿寿就明白了他的用意,“你是说,将那些漕帮中剩余下来的丁众收拢起来,加入营建工程之中?”

    “正是此意,还请大人允准,给小的这份机会,上报皇上天恩。”

    椿寿心中一动,对曹德政说:“曹老兄,你能够有这份心,自然是极好,不过,漕帮丁众人数众多,收拢在一起为铁路之事出力,非本官一人可以做主。这样吧,容我几日,待我如实奏明皇上,请了圣命之后,再做处置,你以为如何?”

    “大人言重了,小人不敢当。”

    椿寿的关于把漕帮剩余部众收集起来,让他们加入到铁路营建事务中去的折子大获皇帝的赏识,特别命两江总督桂良下了一道旨意,命他和椿寿在省内全权处理此事,不但是本省的漕丁,临近省份如河南、山东两省的漕丁,若是有漕运改制之后失却生活来源的,都可以加入进来。

    旨意到省,给了如同曹德政之类的漕帮丁众一线曙光,当年在水上讨生活,辛苦固然,一家老小勉强果腹总还是可以的,谁知道咸丰元年起,骤然失去生活进项,无数漕丁沦为没有了生活来源的普罗大众,一开始还能够靠几两积蓄和帮中、朝廷两层发下的银子度日,只是正如曹德政所说,一大家子人,人吃马喂的,这几两银子又济得什么?

    这些人吃官家饭习惯了,让他们田间劳作一来是不会,二来也不肯受那份劳累,势穷力蹙,便有了铤而走险的心思。便在这时,朝廷的旨意到了省里,所有参与到铁路营建之中的民夫,每日除了饭食之外,还有五钱三厘银子的工钱。

    于是,前来两江参与营建的民夫络绎不绝,弄得新成立的衙门整天忙个不休,所有来报名的民夫统统记下名字,然后发给三钱银子的路费,打发他们各自回去,等待来年工程正式开始了,再行前来报道。

    只是走上一趟,就有钱可拿,这样的好事到何处去找?于是,越来越多江宁城中的百姓也来到衙门前报名,左右只是为了这几钱银子的利是,到最后,连桂良也觉得此事大为不妥:每天早上,募民司衙门门口都排起长长的人流,一万人就是三千两银子,这样下去,如何是个了局?

    他把椿寿和灵桂找来详细问了一遍,却又无法可想,皇上的旨意写得清楚明白,所有前来报名应征者,一概登记姓名,发给路费,不许有人从中刁难,更不准有盘剥情事。

    可是看看眼下的情况,再收拢一下已经登记的名字,人数早已经过了百万,漕帮剩余的丁众绝对没有这样多,也就是说,其中大把填充名字的,都是虚报姓名、籍贯。钱是给这些人领走了,日后开工的时候若是没有人来,如何向朝廷交代?

    桂良无奈,只得给皇上上奏章,请示下一步的行止。皇帝也知道这件事是自己想左了,不过却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奏折中把桂良几个骂了一通,说他们做事无能,上劳朕忧。实在令人失望至极

    而解决的办法是:暂时停止所有招募工作,同时发公文知会各省,再有漕帮丁众意图到省府来报名,先在当地漕帮领取了统一的凭证,证明自己确实是漕帮中人方可接受。

    而其他的报名者,也要在本县、乡所属各级衙门领到同样的凭证,证明来人的籍贯、所住府县,才予以收留,其他的空手而来的,一概拒之门外。

    这样的一条政令出台,方始把这股游民乘机捞钱的歪风刹住。饶是如此,事后统计一番,只是为这些人领去的银子,就已经不下一万三千两之多了。

    不过在正式动工之前,还有一些细节需要处置清楚,便是占用耕地,毁坏、拆迁百姓民居,甚至坟茔之事。这件事在咸丰三年引起百姓很大的反弹,一直到年底,何汝霖、季芝昌两位军机大臣亲自到省,在江宁城、上海府分别贴出告示,命属下各县中地保向百姓晓谕,说有京中奉了皇上旨意的军机大臣亲自到省,在府城和上海城中放告,为百姓宣讲铁路营建的种种有利于民之处,百姓有甚疑惑不解之处,都可以到军机大臣驾前呈诉。

    告示贴出,轰动了两江几省,从江苏、安徽各省蜂拥而至的百姓奔载于途,谁知道到了江宁才知道,军机大臣此来,只是为铁路之事排解纠缠,于百姓冤情,是不受理、也不管的。一时间百姓大为失望,真有那诉冤无门,含泪而归的。

    后来何汝霖看看不是事,便和季芝昌说,“这一次我二人奉旨南下,虽然皇上的旨意中说的明白,不可过多插手地方公务,但眼见如此多的百姓投告无门,我这心里也大感不是滋味。九公,不如放开一些,容百姓呈诉,能够管一管的,就过问几声?”

    季芝昌也觉得何汝霖的话有点道理,便点头答应了。谁想到告示贴出,所接的第一桩官司就是前文所提及的,王季福告湖南武昌府王兆兰、臬司鳞椿一案,(详见前文,不赘)。

    眼见放告一事给自己、自己的学生惹出了**烦,两个人后悔不迭,没奈何之下,只得昧着良心含糊其事,草草收场,却不想事情一发不可收拾,再加上皇帝抓住赛尚阿等人在奏对之时的一番不谨之处大加挞伐,终于导致了军机处全班出枢的政海波涛。

    不过这两个人在江宁倒也不是一事无成,为铁路征用土地之事,很取得了一些进展,百姓见朝廷旨意坚决无比,又有一定的补偿措施,也只好黯然接受下来。

    到了咸丰四年的的二月十三,江宁码头一派热闹,从各州府征调来的民夫换上崭新而同式样的号服,最外面的号褂上前后心印着一个大大的‘丁’字,证明自己的身份,围拢到码头边,等待着来自英国的火轮船的到来——第一批从英国本土运输而来的火车机车及配件,今天将在江宁码头落岸,等待开工之后,正式启用。

    铁路营建是轰动朝野的大事,百姓心中也一直存着一份疑惑:火车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次运抵江宁码头,一定要开开眼,日后也好向人吹嘘一番。

    因此在码头边上,围观的百姓堆积得满坑满谷,都想先睹为快。等到火轮船靠了岸,下来十几个身材高大,金发碧眼的洋人,由衙门中的官人领着,一路奔总督衙门而去。过了很久,才又坐轿子转回,开始正式的卸船。

    这一次运送的,都是一些枕木、铁轨、道钉、道岔之类的铁路所需的配件,而且是全部用巨大的箱子装载起来的,在外面全然看不见内中玄妙,倒让围观的百姓大失所望,想看的东西居然什么也看不着?这样仍有些阴寒的天气里,在这码头边吃了半天的冷风,何苦来哉?

    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江宁码头成了一大片热闹的工地,数以千记的民夫日夜奔忙,在码头边搭起巨大的厂棚,除此之外,更有一个英人在一边指挥中国人调派民夫夯实地面,铺上枕木,架设铁轨,当明亮而又整齐的两条铁轨搭建完成的时候,江宁城中的百姓像过大年一样的再度蜂拥而至,站在不远处指指点点,“看见了吗?这就是铁路。”

    有一个家中有人在工地做工的男子大声向周围人吹嘘着,似乎深以自己能够通晓其名而自豪:“将来,火车就是在铁路上运行的。”

    “怎么运行啊?是马拉着跑吗?”

    “我怎么知道?我家小三没有和我说怎么运行,想来不是人拉就是马拽呗。还能有什么旁的办法?”

    到了三月底,又一艘火轮船抵港,这一回有幸到现场的百姓可真是开了眼界,经过一番装卸,一节装点得金碧辉煌、上下一片金黄色的车厢从码头沿着铺设好的铁轨给人拉进了厂棚,距离太远看不清楚,不过只是草草看过去,就知道和自己所知晓的一切全不相同,岸上的百姓长大了嘴巴,都忘记了应该说些什么,“这就是火车吗?”

    围观者众,有明白朝章忌讳的,在旁边问了一句:“怎么是御用之色?这难道不会犯忌讳吗?”

    这一次和中国进行火车承建的是一家名叫阿尔奇的英国机械公司,只是这一单生意,就给阿尔奇公司带来了超乎想象的巨大利益。公司也无比重视与中国方面的联系,他们知道,中国是一片广袤的土地,而在这个东方的国度里,铁路还是从来未有之物,日后要是能够拉住这个客户,只是来自中国的订单,就足以让公司上下躺着花钱也花不完了。

    所以,公司为这一次的火车订单,特别设计了九节全部明黄色的车厢,外间的颜色就已经是大干忌讳,内中的陈设更加是富丽到了极致。

    亲自到码头来参观的桂良被英人邀请,到车厢前一观,桂良一个劲儿的摇头摆手;“这可不行,这样的颜色可不是我等为奴才的能够踏足半步的。”他对通译说,“你告诉英国人,火车承建虽是我朝皇上钦命所定,然这等颜色却是大大不妥,还请贵国人妥善处理,另行换过才是的。”

    通译向英国公司的代表说了几句,代表点点头,又摇摇头,说了几句话,“这样的车厢,本来就是为贵国皇帝陛下准备的。不论是在贵国还是在我国,这一次运来的九节车厢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这样说来,桂良心中浮起一丝敬佩,洋鬼子做事果然滴水不漏

    心头的忌讳一去,桂良动了好奇之心,倒要看看内中装点得如何?在英国人的陪同下进到车厢中,迎门是一架玻璃屏风,转过去在右面开门,穿过一段甬道,里面是半节车厢成一大间,中设宝座,两面靠窗设长桌,黄缎绣龙的椅垫、桌围,地上铺的是五色洋地毯。壁缦黄绒,摸上去软软地,因为里面还垫着一层厚厚的英国毛毯。

    宝座之后,左右两道门,通至卧车,也已经加工装修完毕,最触目的是,靠窗横置一张极宽的洋式大铁床,桂良略扭一扭脸问道:“怎么在车上装上这样一具大床?这合适吗?”

    翻译听完英国人的话答说,“御榻不宜过小,如用红木大床,又以搬运不便,不得已从权。大人如以为不合适,应该怎么改,请吩咐。”

    桂良有心吩咐改换,转念一想,皇上崇尚西人技巧,焉知这样的一张大床不会入得皇上的法眼?自己胡乱做主,惹来的麻烦不会小。这样想着,随即说道:“皇上的起居习惯,外廷无从得知,等我问了内务府大臣,再作道理。”

    再往后走,绕过屏风,是一个圆滚滚的家伙,看上去像是一个绣墩,也同样是外套黄绒缎子,一望而知是上用之物,只是做什么用的却不知道。

    问过英国人,有人上前,伸手打开,原来绣墩之上还有一个盖子,里面铺陈着筛得极细密的黄沙,黄沙的上面附着一层水银,“回大帅的话,这叫如意桶,也就是马桶。”

    桂良啧啧称奇,又凑过去看了几眼,满意的点点头,“英人能够有这样的一番孝心,想来我国皇帝陛下日后见到了,也一定会心中感念的。”

    在车厢中参观了一番,桂良问道,“听英人说,这样的车厢还有八条,可是的?不知道都有何作用?”

    英国人回答说,另外的八条车厢,或者是餐车,或者是行李车,或者是给随员居住之用,等到下一次的火轮船到来之时,就可以真正的连成一体,等待使用了。

    桂良点点头,吩咐一声,“这节车厢是英人孝敬皇上的御用之物,今日之后,只有等御驾到了,承旨之后,方可进入,你们去,找一张苫布来认真遮挡,任何人也不可随意进入。”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