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雄霸天下之光绪大帝 !
1882年的下半年,在丰沙里地区,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开始在这里定居。
根据中国与"犹太复国联盟"的秘密协议,任何犹太人来到丰沙里,只要在"犹太复国联盟"的办事处登记,就能被分到一块土地,土地面积按人头算。由于丰沙里面积较大,而此时的犹太人总数也不过数千,因此与当地的土著佬族、佧族等,相处和睦,并没有什么冲突。
同时,犹太复国联盟也正在组建政府机构,计划将未来的首都放在南康河畔的丰沙里城。在这里,所有的犹太人都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放松,再也不会被人当成过街的老鼠,每个人都对未来的犹太国无限憧憬。
他们丝毫不在意远方暹罗人仇恨的目光,虽然他们是被厌弃的民族,但在这些来自欧美的犹太人眼里,暹罗人和老挝人没什么区别,都是愚昧无知,特别低劣的生物。
他们不知道,暹罗正在为夺回这片土地而努力准备着。
1882年11月7日,由飞隼、飞龙、大阪、快风等4艘运输舰,组成的日本船队,抵达了曼谷湾,这已经是日本援助暹罗的第二批物质了。包括三千七百支村田步枪,四十万发子弹,以及十二门青铜炮等各种军用物质。根据<日暹同盟条约>,日本正在有计划,有步骤的增强暹罗的军力。
在曼谷的郊外,一个新组建的暹罗陆军师,正在接受操练。这个师是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强军计划的核心,根据暹罗的军事编制,一个师为六千多人。师长由军务总长昭帕耶?素里旺担任,教官则清一色的日本军官,武器装备也完全是日式的。这些武器一部分是援助,一部分是用黄金交换的。
在北榄府,一条通往曼谷的短程铁路,也正式开始修建。这个合同本来是属于中国的,但暹罗在与日本结盟后,却一再以各种理由拖延和耍赖,完全没有诚意去执行。而现在干脆直接让日本公司来修建了。
事实上,暹罗政府的这个举动,并不是情绪化的耍赖行为。在中国和暹罗签署的协议中,不但有中国修建铁路,还有暹罗割让老挝北部三个邦的内容。暹罗既然拒绝执行铁路合同,也就等于事实上推翻了与中国的协议,等于坚持老挝北部仍是暹罗领土,为将来的争端埋下伏笔。
这也正是日本所希望看到的,自从朝鲜壬午兵变受挫以来,日本深感自己准备不足,所以进行了策略上的改变,提出了"南攻北守"。也就是在南部的暹罗,全力挑动其与中国的争端。而在北部的朝鲜,则是政治上暂时退让,经济上加强渗透,收集情报,不断扩大日本影响力。
出于这一考虑,日本开始争夺朝鲜的舆论宣传阵地。1882年9月底,在日本的暗中指使下,高宗的驸马朴泳孝提出要创办报纸,并得到了朝廷的同意。
1882年10月31日,朝鲜第一份报纸<汉城旬报>正式创刊。三名编辑分别是日本人牛场卓造、高桥正信和井上角五郎,其中井上角五郎,正是日本著名学者福泽谕吉的学生。而印刷工真田谦藏、三轮广藏、本多清太郎等,也都是日本人。
这个报社也迅速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团体玄洋社、紫冥会等,暗中在朝鲜进行活动的基地。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朝鲜台面上的政治形势已经被中国完全控制了,尤其是在签订<济物浦条约>、日本撤军之后。
虽然表面上执政的是闵妃集团,但真正在决定朝廷政务的,却是事大党三巨头:金弘集、金允值、鱼允中。
其中金弘集担任议政府左议政,主管内政;
金允值担任兵曹判书兼江华留守,主管外交,当然这里所谓外交,单指与中国的。至于与第三国的交往,则由中方代表陈树棠负责;
鱼允中担任户曹判书,主管经济。
三个人事实上控制了政府权力,被称为"隐内阁",另外像赵宁夏、闵台镐、金炳始、闵泳翊、闵泳骏等成员,相继加入事大党,以三巨头为核心,在朝廷上呼风唤雨。
但在他们背后的是袁世凯,在内政外交的重大问题上,事实上他们要接受中国的操纵。
他们对此也心知肚明,正是由于袁世凯的支持,闵妃才不得已将权力下放。因为闵妃知道自己是不得民心的,假如没有袁世凯的扶持,谁敢保持壬午兵变不会再来一次。
同时大院君还好好的待在义州郡,这也给了闵妃很大的压力。
而袁世凯震慑闵妃,控制事大党,依靠的正是那两个团的精锐陆军。
丁云桐阅读历史,前世由于袁世凯控制朝鲜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过于直接明显,使朝鲜的两班贵族、朝廷上下都感到很受伤害,等于把这些人都推到敌对面,不是亲日,就是亲俄。
这一世丁云桐决心要改变手法,首先不能什么事都让袁世凯自己说了算,重要情况要先汇报,重大决定要先申请,除非事情太紧急。
其次,原则上袁世凯要在幕后操作,在表面上要尊重朝鲜的内政自主。有什么计划和措施,尽量通过事大党来执行,以这种低调的方式控制朝政,而不是粗暴的直接插手。至少在朝廷上,中国代表不会直接出来说话,这样最多只会引起闵妃的怨恨,而不会是整个官僚集团。
在这样的掌控模式下,中国开始全面加强与朝鲜的经济联系,并大规模的介入朝鲜的内政外交。
1882年9月21日,也就是<济物浦条约>签订不到一个月,中国就与朝鲜签订了<中朝商民水陆贸易章程>,简称<中朝章程>。
章程明确声明了,朝鲜乃是中国的属邦,并赋予了中国在朝鲜的大量特权。
从9月底到11月初,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中朝就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马建常担任了海关的商务道员,成为实际上的海关关长,通过控制朝鲜海关的税收,部分的控制了朝鲜的财政。
在外交方面,朝鲜与第三国的交往,将由陈树棠"代为处置",事实上控制了朝鲜的外交。
在军事方面,将由中方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四个营,一共两千兵力。四营的指挥官分别是闵泳翊、李祖渊、韩圭稷和尹泰骏,而训练教官则是中方派来的两名上尉,朱先民和何增珠。通过训练亲华的新军,借以掌控朝鲜的武装力量。
11月13日,在袁世凯的操纵下,中朝双方签署了一项最关键的协议,<京义铁路建设纲要>。根据这项协议,中国将立刻开始铺设一条铁路,从鸭绿江畔的义州郡,一直通到汉城。而且铁路建成后十年内,其管理权都将属于中国。同时以詹天佑为首的专家团也已经抵达了义州郡。
这条铁路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它将和中国东北快要完工的奉安铁路(奉天至安东)连成一线。这样,一旦朝鲜有事,中国军队不需要冒着被日本海军拦截的危险,通过陆地,几天之内就能直逼汉城。
铁路协议一公布,立刻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事实上闵妃和高宗并不愿意签署协议,就如同他们当初拒绝日本的京釜铁路计划一样,他们很担心这样的铁路,会导致他们未来永远无法摆脱中国。但在袁世凯的压力下,他们不得不批准了计划。
由此,高宗和闵妃集团对中国的不满和怨恨猛增,他们开始有意识的靠近开化党,希望能通过日本,来制衡中国。
在这种心态下,12月底闵妃同意由开化党出面,向日本提出请求训练另外一部分新军。
与此同时,中国将在朝鲜修铁路的消息,也让日本政府和人民一片哗然。他们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的阻挠,京釜铁路才没有成功,而现在中国自己却要修铁路了,这让日本朝野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福泽谕吉在报纸上写道:"京义铁路完全是一条要勒死日本的绞索,这条铁路每向前修一天,日本帝国的性命就少一天。等到铁路修到汉城,日本帝国的性命也就到了终点!"
另一方面,日本社会上下也注意到了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浪潮,这极大增加了日本的紧迫感,尤其是知识分子们更充满了忧患意识,他们担心,如果再过数年,中国的工业水平提升之后,日本的前景将更加黯淡了,由此更加积极主战。
12月21日,以德富苏峰、伊藤之雄、小松裕、陆羯南、福泽谕吉、今泉一瓢,小室重弘七名学者,组成的"七君子团",正式向外务卿井上馨递交了请愿书,要求"适时对支那采取强硬政策"。
这时两个事情也让主战派的信心大增,一个是在远航的筑波号上,饮食改良的实验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数月的航程中,以面粉和牛肉为主食的舰上官兵,几乎没有人再患上脚气病。
这消除了日本海军长久以来的心头大患。
另一个事情,是通过智利在英国秘密订购的三艘军舰,已经回国加入了联合舰队。这三艘东亚地区最新式,最快速的巡洋舰,被分别命名为"筑紫号"、"大和号"、"武藏号",让日本海军信心暴增。川村纯义明确禀报天皇,帝国海军目前的实力,已经压过支那,等到明年向英法订购的军舰就位,那么就更是稳操胜券了。
整个日本上下的战争狂热正在急剧升温,日军参谋本部也加强了对中国的情报收集,参谋次长川上操六甚至决定,要亲自去中国,近距离观察一下中国。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