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大明政客 !
朝廷大臣之间的争论,一切都在朱由检的眼里。
收到苏天成的密折之前,他的想法是很多的,探究也是无止境的,苏天成的这份密折,给予了他从未有过的震撼。
自古以来,皇室和大臣之间,就是对立的,双方有着各自的利益,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皇帝称孤道寡,所谓的孤家寡人。
君权和臣权,自古以来就是对立的,优秀的君主,不会允许任何人的权势强大到挑战自身权威的地步,也不会无条件的相信任何的大臣,必须要牢牢掌控国家的局势,让所有人为皇权服务,这才有可能贯彻自身的主张,让国家按照自己的意图前行。
可惜到了现在,朱由检已经没有这样的能力了,说的不客气一些,他已经不能够完全掌控朝政,一旦朝廷里面出现大的风波,他只能用更换大臣的办法来解决。
这是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自己的所思所想,不能够实现。
从登基的那一天开始,朱由检就想着能够振兴大明朝,巩固皇权,可惜的是,他自身没有这样的惊天才学和能力,所以说,他只能依靠文武大臣,几年时间过去,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他无条件的信任袁崇焕,最终不得不斩杀袁崇焕,他视周延儒为最大的依靠,可朝政得不到丝毫的改善,最终也只能够剥夺周延儒的内阁首辅的职位,如今,内阁首辅温体仁,已经执政两个年头,局势依旧没有多少的改变。
优秀的治国之策究竟是什么。书上写了那么多,为什么拿到现实中间来,就是没有作用,八年时间了,朱由检一直都在思索和探究。他夙兴夜寐,兢兢业业,不讲究吃穿,不在乎个人的享受,甚至是不近女色,可依旧没有效果。
人的忍耐力是有限度的。长期奋斗之后,看不见结果,自然会悲观失望,脾气会发生明显的改变,慢慢的,朱由检也发现。自己的脾气越来越大了,也越来越坏了。
他一直都记得三国时期的典故,曹军压境的时候,东吴君王孙权征求大臣的意见,不少大臣都是赞成投降的,唯有周瑜的意见不一样,孙权由此更加的器重周瑜了。因为周瑜理解他,投降曹操之后,大臣是可以继续谋取利益的,可君主就不一定了,会失去一切。
或许是上天可怜,终于出现了一个苏天成。
好几次交谈,还有苏天成做出来的事情,令朱由检看到了希望,若不是苏天成太过于年轻,他恨不得让苏天成来担任内阁首辅。
当然。苏天成提出来的一些主张,也令他心惊胆战。
苏天成认为,朝廷里面的文武大臣,想到的都是自身的利益,他们目光短浅。没有为大明朝的将来考虑,在苏天成的奏折里面,隐隐的有着替张居正和魏忠贤说话的意思了。
苏天成列举出来的几个例子,令朱由检心服口服。
最令他不能够忘记的一个例子,说到了文武大臣的某些主张,譬如说坚决反对开启海禁,坚决反对收取矿税,坚决反对增加商税,以至于坚决反对增加绅士富户的赋税等等。
苏天成做了精辟的分析,所有这些禁止的事情,表面上看,有着很多的道理,借着减轻民众负担的旗帜,站在了大义凛然的角度,其实都是别有用心,任何的一条坚决反对,后面得到利益的,并非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那些士绅富户,那些士大夫,看看诸多的大臣,已经慢慢的形成了家族势力,他们集官僚、地主、商贾于一身,利用手里掌握的权力,兼并土地,走私贩私,控制盐铁经营,最大限度的谋取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削弱的,是皇权,是国家的府库,真正遭受压迫的,是底层的百姓和农民,长此以往,国家不堪重负,如何继续维持。
最需要得到照顾的,恰恰是众多的农民,可这些执载朝政的大臣,没有谁真正提出来减少田赋,没有谁真正想到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他们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想到的就是糊弄,某个地方遭遇灾害了,免去赋税,却没有想到从根本上改变。
苏天成在江宁县的做法,就是最好的证明,一方面压制豪强的利益,迫使他们做出来贡献,一方面减轻农民的负担,让农民休养生息。从江宁县发生的改变来看,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条路是可行的。
抑制士绅富户的权势,大力发展商贸,大幅度的调整税收政策,保护农民的利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对外扩张,增强国家的实力,这就是苏天成提出来的办法。
这些建议,的确是肺腑之言,但朱由检还是有些犹豫和后怕。
朝廷里面文武大臣的势力,不能小觑,士绅富户也掌控着地方上的事务,若是全面按照苏天成说的来做,还不知道会遭遇什么样的巨大波动。
这个时候,朱由检开始真正的感觉到了,苏天成为什么一直坚持在府州县做事情,为什么不愿意到京城来,目前的情况下,苏天成在府州县做事情,能够起到最大的作用,一旦这些政策,在府州县推开了,得到了很好的效果,形成了一股洪流了,那就不是朝廷中某些人反对,所能够动摇的。
这里面,最为核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态度,说得不客气一些,要坚决支持苏天成的所作所为,不管产生什么样的波动,不能够被朝廷大臣所左右。
不敢保证在大明各地推行这样的政策,可个别的府州县,朱由检自忖,还是能够做的,好比说如今的江宁县,将来的河南府,自己若是不能够坚决的支持苏天成,让朝政切切实实的发生改变,还奢谈什么振兴大明。
下定决心之后,朱由检提笔开始写信了。
他要赋予苏天成最大的保护,这种保护,其实就是赋予权力。
一直守候在朱由检身边的王承恩,发觉朱由检看着苏天成承奏的密折,足足有一个时辰的时间,这样的情况太少见了。
他静静的站在后面,就当自己不存在。
朱由检亲自写信的时候,王承恩更加的吃惊,他做过秉笔太监,皇上下发的旨意,基本上都是秉笔太监执笔的,想不到这一次,皇上亲自写信了。
“公公,朕准备赐予苏爱卿尚方宝剑,你认为如何啊。”
长期跟随在朱由检的身边,王承恩早就了解皇上的心思了。
“皇上英明,苏大人乃是我大明肱骨之臣,皇上惜才爱才,苏大人一定会尽心竭力的。”
“嗯,廷议之后,你代表朕,到河南府去传旨。”
早朝之时,朱由检提出来赐予河南府知府苏天成尚方宝剑,立刻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反对者居多,理由也是很充分的,尚方宝剑是皇上赐予钦差大臣的,钦差大臣代表皇上到各地巡视,督查政务,代表皇上行使权力,由此可以看出来,钦差大臣的权力是很大的,尚方宝剑的威力也是不一般的,不应该随意授予大臣尚方宝剑。
也有支持的,都察院佥都御使徐尔一支持授予苏天成尚方宝剑。
这一次,朱由检没有犹豫,果断拍板,授予苏天成尚方宝剑。
因为苏天成远在河南府,故而大太监王承恩代表皇上,到河南府,授予苏天成尚方宝剑。
至于说有关河南府遭遇流寇侵袭,以及陕西流寇重新开始抬头的事宜,朱由检责令兵部拿出来具体的条陈。
朱由检的话语,实际上否定了兵部的建议,兵部曾经提出来,鉴于目前剿匪不力的局面,建议洪承畴统一协调指挥朝廷大军和江宁营,同时责令各省的卫所军队,全力投入到剿灭流寇的事情中间去。
兵部的建议,得到了内阁的支持,可惜被朱由检直接否决了。
早朝结束之后,朝廷大臣议论纷纷,绝大部分人都认为,皇上此举不妥,授予一名知府如此大的权力,太不应该,尚方宝剑可以直接斩杀四品以下的文武官员,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斩首三品以下的武官,苏天成本身不过是四品的知府,若是临时督查地方事务,赐予尚方宝剑,尚可以理解,可要是长时间授予尚方宝剑,不要说河南府的官吏,不敢得罪苏天成,就是河南巡抚、布政使,也要考虑,说话也要注意了。
有些大臣,甚至准备召集给事中和监察御史,提出来弹劾奏折,要求皇上废止这道圣旨,不过,都察院的佥都御使徐尔一,明确要求诸多的监察御史,不要上奏折,至于说给事中,愿意上奏折,那是他们的事情。
奏折上去之后,石沉大海,根本没有回音。
几天之后,皇上明确说了,关于这件事情,不要继续议论,圣旨已经下发,朝廷必须要维护,不可随意的议论。
这一下,议论更多了,诸多的文武大臣发现,皇上好像有些变化了,过去总是很重视给事中的意见,现在却有些独断专行的意味,难道说这样的改变,来自于苏天成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