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世纪帝国 !
当〖自〗由主义贵族,资本家,商人和高级知识分子们还在喋喋不休的争论之中浪费时间的时候,承受了最大苦难,在饥寒交迫和重税之下濒临绝境的俄罗斯民众已经首先站了出来。
尽管铁路工人罢工委员会被军警武力强行解散,但喀山,萨马拉和莫斯科的工人代表苏维埃却顽强地坚持了下来,并接收了大批坚持罢工的铁路工人。面对沙皇政府傲慢的高压政策,工人代表苏维埃在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派和孟什维克派的指导下,打出了“全俄总罢工”的旗帜,立即在几个主要城市发动了罢工,并对各厂矿,群众,乡林乃至治安部队,〖警〗察进行了大规模的宣讲。
在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的农村,社会〖革〗命党人到处宣传“平分地权”宣传“土地一人民〖道〗德”才是最适合俄罗斯的“三位一体”。甚至在军队之中,一些危险的思想也开始悄然流传。比起去西伯利亚和可怕的黄魔鬼作战,回乡分掉地主的土地似乎并不是一个更坏的主意。
普蒂洛夫兵工厂。
由于智利硝石矿的运输断绝,再加上铁路交通线此起彼伏的罢工,高加索地区的铜矿和铅矿难以北运,这座拥有六万工人的全俄最大兵工厂生产量急剧下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个可怕的谣言正在工厂中蔓延:由于开工率低下,再加上财政匮乏,而前线局势正在急剧恶化,沙皇本人也面临危险,政府准备裁减一部分工人,而把这些人送上前线充当炮灰!
很快,另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了蔓延:目前摄政的亚历山德拉皇后,也就是那个“德国女人”准备批准这道命令,并且还准备把哦罗斯西部领土出卖给德国人,以换取德国的军事援助!而德国人已经倒向了〖中〗国人,他们都是一丘之络!
普蒂洛夫兵工厂的工人们之前已经被远东方面传来的一个又一个可怕的消息所震惊,现在得知自己将被派往可怕的西伯利亚充当炮灰,面对恐怖的“黄魔鬼”更是惶惶不可终日。
这个时候,驻厂的俄罗斯步兵也已经在类似的谣言里陷入恐惧而不可自拔。到了二月三日,来自远东和中亚的一连串重大失败又接踵而至,而英法美方面的不作为,德国与〖中〗国的接近,让沙皇一直叫嚣的主战高调越娄如同自欺欺人的痴人说梦。
各种各样的临时税,新一轮大规模的征兵,越发严重的饥荒,让原本还怀有一些侥幸心理的民众终于失去了耐心。继莫斯科等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之后,普蒂洛夫兵工厂的工人终于忍无可忍,在加邦神父的带领下走上了街头!
冒着寒风,五万多名工人及其家属高举圣像和沙皇的画像,唱着圣诗与爱国歌曲向冬宫进发。一路之上,形形色色的工人,失业者,市民,教职人员,教师等等纷纷加入。
在冬宫前面的〖广〗场上,游行的人们打出了各种各样的标语:“要八小时工作制”“停止战争”“要面包”“要求每天五十戈比的最低工资,……,
到了中午,聚集在冬宫门前的群众已经高达三十万人!
奉命调动过来谢苗诺夫团,沃伦斯基教导团,巴甫洛夫团等部队,以及骑警,看着如此人山人海声势浩大的场面,根本不知所措,只能呆呆地守住冬宫的几个重要出入口和路口。甚至很多作为沙皇亲军的哥萨克部队,面对民众的举动,居然流露出了同情。
莫斯科卫戍司令伊万诺维奇中将大为震惊,亲自带着部队赶到皇村求见摄政皇后。
亚历山德拉皇后的表现却很出伊万诺维奇的意外,这位皇后只是很直截了当地要求对方“必须在今天之内平息混乱,恢复首都的秩序”并明确无误地提出“允许使用一切必要手段”。
有了沙皇的诏书和皇后的口谕,干劲十足的伊万诺维奇中将,就如同另一个时空的他在1905年〖镇〗压喀良施塔德海军要塞的水兵叛乱一样,迅速而果断地展开了行动。
沃伦斯基教导团被要求立即向天开枪驱散群众。这个团严格地执行了命令,但意外随之发生。密集的枪声让很多人以为政府已经下令〖镇〗压,一些已经被搞得神经紧张的骑警,尤其是很多身兼“黑色百人团”成员身份,对民众的举动深恶痛绝的警官没搞清楚状况就采取了行动,或者用手枪,或者挥舞马鞭和木棒驱赶民众。
手持圣像,裹着围巾的俄罗斯妇女倒在血泊之中:身穿黑袍,怀抱圣经和十字架,口诵圣诗的加邦神父被击中,被践踏,不成人形:饥寒交迫之中,依然唱着沙皇和圣母的赞美诗,恳求“仁慈的皇上给与面包”“解救苦难的俄罗斯人”的实业工人被木棒打得脑浆迸裂:俄罗斯人来向他们的沙皇表达忠诚,他们提出了愿望,而得到的回答却是子弹和木棒,是死亡和轻蔑。
骑警的暴行激怒了一些同情游行民众的士兵。一名警官当场被愤怒的军人乱枪击毙,而受到惊吓的骑警们则对着民众开了枪,顿时整个〖广〗场陷入了歇斯底里。惊恐的市民们完全没有想到,一场和平的请愿会演变成枪战,更没有想到“沙皇小爸爸”的政府会对着人民开枪,顿时就尖叫着向四面八方逃散。
一些因震惊和义愤而自发行动起来的军人和骑警展开了枪战。零星的战斗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才终于在大批军队的介入下得到了平息。
接到紧急电报的沙皇尼古拉二世,对此倒没有表现出太大的激愤,只是给伊万诺维奇中将下了一个简短的命令:“著令于明日之内将首都骚乱悉行禁止。此等骚乱发生于我国与〖中〗国交战之严峻时刻,实在是不能容忍。”
接到敕令的伊万诺维奇中将立刻召开卫戍区的军事会议,宣布“向打着红旗的挑衅者开枪……,随后就在市内对各种激进〖革〗命分子进行了大搜捕。全部关入彼得保罗要塞的监狱。此外,伊万诺维奇中将又调动了大批军队在全城封锁主要路口,尤其是在维堡工业区与彼得格勒区之间的涅瓦河上加强了封锁,在各高层建筑和钟楼配置了火力点,设置了路障和机枪阵地。
这位中将还对普提洛夫兵工厂诺贝尔工厂,爱立信工厂,帕尔维埃兵工厂,列斯涅尔工厂等的罢工工人下了命令,要求立即停止游行请愿,回到工作岗位上“为了祖国和沙皇陛下”努力工井“抗命者一律送往前线”。
面对政府的高压,以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等为主的〖革〗命力量没有退缩,而是鸟上采取了针锋相对的行动。
仅仅两天之后支持伊万诺夫的莫斯科总督,皇叔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大公在乘坐马车通过克里姆林宫时,遭社会〖革〗命党分支党员伊心卡利亚耶夫近距离投掷硝酸甘油炸弹,当场被炸死。
谢尔盖大公遇刺,极大地振奋了民众的斗争士气。而在圣彼得堡的上流社会中却引发了恐慌。很多有钱有势的贵族纷纷带收拾细软准备马车随时准备逃亡。皇后也带着孩子搬到了市区南面的皇村,由近卫军保卫。皇后同时给伊万诺夫将军下了一道命令:再有聚集闹事,鼓吹颠覆政府的,就地〖镇〗压!
二月六日,维堡区的各工厂工人再次组成子游行队伍,向着西侧彼得格勒区挺进。
游行队伍中多了不少全副武装的驻厂军人,他们打着红旗,高唱马赛曲。
几天前的屠杀,淋漓的鲜血,曾经让市民们惊恐万状。但面对着眼前这潮水一般涌动的红色面对着这些绝望的面孔,倾听着海潮一般的呼喊,人们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加入了工人和士兵的行列。
妇女们只是简单地希望政府减免税收,降低物价:男人们渴望停止战争,让自己的亲人回到自己身边:很多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也也加入了进来,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被惨痛的失败所刺激,他们对这个国家的腐败,肮脏,对官员和富商们的贪婪和庸懦而感到愤怒,他们渴望改变却一再被当权者蔑视现在他们作出了选择:和人民站在一起,呼唤改变,呼唤公正。
红旗飘扬,人流滚滚。
这条浩荡的人流,如同奔腾的大江,所过之处,无数支流争先恐后地汇合进来,人海如同滚雪球一般壮大着,逐渐成为了至为壮观的赤潮。
很多激进的工人和士兵直接喊出了“打倒德国女人(指皇后)”“打倒战争”“绞死伊万诺夫”等口号。
当通过涅瓦河大桥之时,严阵以待的沃伦斯基教导团在指挥官的命令之下展开了全部火力。凶猛的弹雨迎面扫荡,游行队伍顿时陷入一片混乱。随即骑警队和骑兵冲过冰冻的河面,对着游行队伍大肆砍杀游行者死伤无数。
一地鸡毛。
涅瓦河的冰面上,河岸上,到处是殷红而凝固的血。身穿破旧的袍子,裹着套袖,戴着火车司机帽的工人四仰八叉地倒在冰雪皑皑的地面上,戴着眼镜的大学生怀里还抱着雅克,卢棱的《社会契约论》,虔诚的东正教徒临死前还在亲吻十字架,祈求上帝保估自己的家人能熬过这个冬天,而参与游行的士兵临死都睁大了眼睛,似乎难以相信,自己的同袍会以如此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们。
圣彼得堡顿时陷入了可怕的沉寂。荷枪实弹的军人进驻了城市,驻扎在各大交通要道。
这一场“涅瓦河上的屠杀”在伊万诺夫看来,足以震慑住所有不安分的危险分子和那些胆怯而愚昧的大众,这位强硬的中将直接给沙皇拍发了电报,宣布“首都的局势已经恢复控制”并给皇后挂了电话。
这个时候,罗坚柯等“俄罗斯宪政同盟”的骨干们正在圣彼得堡郊外李沃夫大公的别墅中讨论宪政〖运〗动。
“涅瓦河屠杀”和刺杀谢尔盖大公事件,已经让这些〖自〗由主义贵族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陷入了绝望。在他们看来这必然导致专制政府和民众之间的血腥冲突,并导致宪政〖运〗动遭到连带的〖镇〗压。
在李沃夫大公的建议下,众人各自以自己的名义对远在西伯利亚的沙皇发出了慰问电文,哀悼谢尔盖大公,并一再表达忠心称自己“坚决拥护全俄皇帝陛下的合法统治”并恳请沙皇“以全俄人民父亲的姿态对子女们出于义愤的某些行为予以宽厚仁慈的赦免”但也要求“必须严惩破坏国家秩序,谋刺重臣的破坏分子”。
这些电文,在沙皇看来,无疑是所谓立宪〖运〗动告终,可恶的立宪分子向自己低头的标志。踌躇满志的沙皇立刻回电,要求“全俄臣民立即恢复秩序,服从他们绝对君主的命令”但也宽宏大量地表示“沙皇陛下对人民的苦难表示关怀希望臣僚们以合法的渠道收集民间诉求,上达沙皇陛下,以求解决”。至于国家杜马,宪政,沙皇已经提都懒得提了。
“那个该死的胖子罗坚柯杞人忧天的李沃夫”沙皇私下对阿列克塞耶夫海军上将说道“他们自己才是俄罗斯动乱的根源。朕早把他们看透了……可他们折腾到最后,朕还是沙皇,他们依然只能围在火炉边幻想着那个可怜的杜马。”
伊万诺夫中将也好,立宪派也好,沙皇夫妇也好,一度惊慌失措的贵族们也好,他们都没有想到,这将是一连串噩梦的开始。
“涅瓦河上的屠杀”以电报电话,传单等形势飞速地传播。
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者,纷纷开始了大串联。
“沙皇背叛了他的誓言,他不是小爸爸,是杀人凶手“让沙皇和他的德国女人滚出俄罗斯,他不配做沙皇!”
“军旗被玷污了!我们不能对人民计枪!”
“母亲俄罗斯在危难之中!沙皇和他的贵族们背叛了人民!”“沙皇出卖了我们在东方的同志,现在他们还让我们亲手屠杀自己的父母兄弟再把我们送上屠宰场!”
就在沙皇和他的将军们弹冠相庆之时,在〖中〗国总情局庞大而精密的北风计划…之下,各派力量,在这个时刻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协调行动。
首先作出反应的,恰恰就是沙皇和化的将军们一直倚重的军队。
两天之后,巴甫洛夫团的士兵们就爆发了骚乱。
他们扣押了军官,打开军火库,甚至组建了士兵委员会作为领导机构,宣布“清算杀害人民的凶手”。大惊失色的伊万诺夫中将马上调集大批部队前往〖镇〗压并成功将其缴械,把十几名领头闹事的军人关进了彼得保罗要塞。
但这只是一个开始。
被军队的骚乱震惊的伊万诺夫中槽终于决定对部队下手,他迅速拟定了一份清单,准备把“不可靠”的部队调动到前线。可这个消息不知怎么却马上就在彼得堡周围的军队中传播开来几乎所有部队都开始了惶惶不安。
华军地下情报网和布尔什维克派用卢布引诱,以语言说服之前已经在圣彼得堡的很多军队和工厂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眼看着人民被血腥〖镇〗压“同志”被逮捕,自己这些人又要被送到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亚充当炮灰,曾经参与涅瓦河屠杀的沃伦斯基教导团终于逮捕了当时命令开枪的指挥官,宣布“不再接受卫戍司令部的任何命令”。
这些全副武装的军人们公然上街宣讲,并派出大批人员游说周围的部队。得知局势失控的伊万诺维奇将军马上派出了手头的部队,命令他们“把叛乱分子的头拧下来当夜壶”并且嚣张地叫嚣“要杀死一千,不,至少两千个叛乱分子,让一切叛逆看清楚什么是俄罗斯”。
平叛部队中同情民众的军人立刻把消息传递给了“率先起来〖革〗命的同志们”。在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串联之下维堡区和纳尔瓦区的工人和市民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纷纷围堵了各个重要路口,禁止平叛军队通过!
面对军人的枪口,这些东正教徒们手持燃着的蜡烛,打着为死难者超度和请愿的标语。很多上了年纪的妇女声泪俱下地劝说士兵“不要向你们的父母兄弟和姐妹们开枪”。根据东正教教规手持蜡烛的教徒是不可以遭到攻击的,士兵们顿时陷入了尴尬,而一些高级军官暴跳如雷的命令也被无视。
士兵们的枪口被大胆的市民们插上了象征和平的木质十字架,而这些之前还是农民,工人和市民的动员兵,面对自己的亲友,显然也根本下不去手。高级军官面对这样的抗命局面终于失去了耐心,带着总部派出的宪兵开始执行军法。
眼看不少战友被抓捕,军人们终于无法再沉默下去了吧甫洛夫团再次行动起来,而立陶宛团奥列奥布拉任斯基团等也行动了起来。暴怒的军人高呼“打倒战争”“打倒德国女人”“打倒屠杀人民的凶手”等口号,与总部的宪兵公开交火,并逮捕了高级军官。他们和工人市民们公开联欢,还在一些〖革〗命者的组织下结成了队伍,派出联络员四下动员,很快就汇聚成了多达二十多万人的“赤潮”。他们从四面八方包围了亚历山大一涅瓦区的彼得格勒军区司令部,要求1“交出下令的凶手”“结束对人民不义的〖镇〗压”。
在这一刻,伊万诺维奇中将真地感受到了彻骨的冰寒。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骚乱,圣彼得堡的局势正在滑向某种危险的深渊!这位以强硬著称的中将当即宣布:“所有军人必须立即回到营地,既往不咎,如果继续包围司令部视同叛逆,一律逮捕法办”。
将军认为“足够严厉”的命令和高压“才能震慑一切叛乱分子”但事实证明:这一次,他犯下了大错!
下面的军人终于抛弃了一切幻想。他们毫不犹豫地采取了行动:开火!
暴怒的草人击溃了守卫总军火库的少数部队,打开了军火库,把里面储存的三万支步枪和一万支手枪,大批的子弹,手雷,甚至机枪和步兵臼炮都搬运了出来,把队伍整个武装了起来。到了这个时候叛乱的武装分子已经达到了六七万人!
俄罗斯社会〖民〗主党布尔什维克派干将布隆施泰因,孟什维克的齐赫泽和采列捷夫,社会〖革〗命党的萨文科夫和津齐诺夫看到如此激动人心的场面,终于下定了决心:把〖革〗命推向高潮!
惊慌失措的伊万诺维奇将军已经仓皇逃到了彼得保罗要塞在一片混乱和喧嚣之中,布尔什维克组织的宣传员们发出了战斗的怒吼:打开俄国的巴士底狱!
愤怒的军人们立即冲向了彼得保罗要塞。
面对几万人的武装军队,负责守卫彼得保罗要塞的军人们已经惊慌失措。伊万诺维奇当即下达命令:除了命令其他“可靠”的部队前来解围之外,要求喀良施塔德要塞的水兵迅速支援!
在将军的心里,一直被沙皇“特殊照顾”并“大力发展”并且长期服役的水兵比眼前这些因仓促征召平民而导致“赤化”的灰制服牲口要可靠得多。
事实证明,他又犯下了一个大错。
与托洛茨基联络已久,但一直有些犹豫不决的喀良施塔德要塞水兵部队,接到这个命令终于抛弃了置身事外的幻想。他们被波罗的海舰队的同僚们葬身东方冰冷的海底而激怒,为沙皇和贵族们贪婪的野心和拙劣的才能而愤恨为人民遭受的饥饿,寒冷,屠杀等等一切苦难感到绝望。
他们无法把枪口对准为人民站出来的陆军同志,那么,选择就只剩下一个!起义!
水兵们迅速成立了酝酿已久的士兵委员会,扣押了高级军官和反动的士官,由支持〖革〗命的激进派下级军官和士兵代表带领,直接打出了象征〖民〗主,〖自〗由,博爱的三色旗和代表〖革〗命的红旗!水兵们发动了要塞港口内驻泊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以空包弹对着彼得保罗要塞开了火,并且在军舰上挂起了红旗!
当武装的水兵们打着临时赶制的红旗前来汇合,围攻彼得保罗要塞的叛乱部队顿时一片欢腾,而彼得保罗要塞的守军则陷入了绝望。
终于,迷茫的守军丧失了继续战斗的意志,要塞被攻破,伊万诺夫将军因无法完成沙皇赋予的使命而选择了自杀,临死写下了遗书“请上帝保估俄罗斯,宽恕我们这些罪人”并恳求叛乱军人们“务必善待陛下的家人,善待俄罗斯”。
胜利的叛乱军人们打开了彼得保罗要塞的监狱,释放了囚禁于此地的大批政治犯,民众和军人,这些反政府分子马上投身于这场洪流之中。
到了这个时候,面对声势浩大的叛千,坐镇冬宫的米哈伊尔大公也不得不退避三舍,化装成普通军人带着一部分忠于沙皇的近卫军部队撤住南面的皇村,与守卫皇村的近卫军哥萨克骑兵和步兵汇合,并要求近卫军指挥官卡尔,古斯塔曼纳海姆少将立即平叛。
曼纳海姆少将的回复很简洁:目前守卫皇村的兵力已经不足,无力平叛。而且,在此后不久,这位将军就在混战和向南撤退中“前去观察敌情”然后再也没有出现。
到了这个时候,皇后也没了主意,面对仓皇逃出来的一些政府大员和贵族,这位皇后把“指挥平叛”的权力授予了米哈伊尔大公之后就匆匆离席。
皇后再次请教了“圣人、,拉斯普京。这位神棍却依然是一贯的淡定,他告诉皇后“罗曼诺夫王室不会因为这一次的变乱而灭亡,这只是上帝给与你们的考验”并鼓励她“为了俄罗斯,为了你们的先祖和你们的后代,请一定要坚持下去,秉持上帝赋予你们的信念”。得到了鼓励的皇后立即返回前厅,要求马上把情况通知他的丈夫,并调动各地的部队前来平叛。
圣彼得堡军事叛舌辙得保罗要塞陷落的消息如同轰雷,惊醒了仍然在狐疑与犹豫中绯徊的立宪派。
李沃夫大公听到炮声的第一个反应居然是“大捷”和“庆祝礼炮”而更敏感一点的罗坚柯则马上提出“可能出事了”。
很快,市内挂来电话,声称“满街都是手持武器的军人和市民,市内秩序荡然无存,可怕的骚乱在爆发”。最开始,贵族和知识分子们还以为只是饥寒交迫而怯懦的动员兵在闹事,但当后续消息进一步传来,尤其是亲自前去查看的人激动地报告“已经有人在焚烧双头鹰国旗”“百万富翁大街(冬宫东面)已经被叛乱分子洗劫,很多贵族被逮捕”“彼得保罗要塞上空升起了三色旗”之后,满腹狐疑的立宪派大佬们终于确信:他们一直担心的某种事情已经发生。
一场激烈的争论立刻爆发。
国家主义分子坚持必须平息骚乱,恢复沙皇的权威:而全俄协会联合会的代表罗坚柯和古契柯夫,全俄协会联合会的李沃夫大公和捏克拉索夫,立宪派地方自治人士协会的科诺瓦洛夫则主张顺势而为,把民众的〖运〗动疏导到要求宪政,有秩序的请愿这个轨道上来。
但毫无疑问,每一个人都看到了某种模糊的前景:由他们,而不是那些老朽腐败的沙皇宠臣和老派勋贵,掌握住俄罗斯。
这个时候,一个声音却让所有人的心头一沉。
“各位,如果我们站在民众的一边引导他们,把方向导向宪政民权,沙皇陛下和他的亲信们在稳定了国家秩序之后,又会如何看待我们和这场叛乱的关系?”曾经被沙皇政府通缉,刚刚从瑞典秘密回国的君主立宪鼓吹者,著名历史学家帕维尔,尼古拉耶维米留可夫从角落中站了起来,来到大厅〖中〗央,环视众人“毫无疑问,这已经不是简单的骚乱,而是〖革〗命!任何一个智力没有问题的人,都能明白,这样一场〖运〗动绝不可能是没有组织的自发行为!那组织这一场〖运〗动的人……还能得到沙皇的信任吗?他会接收这些人的改革主张,把国家权力交给他们吗?”罗坚柯的嘴巴张大,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现在已经没有中间道路。”米留可夫摘下眼镜,用绒布轻轻擦拭“要么站在〖革〗命者一边录夺沙皇的权力,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要么站在沙皇一边〖镇〗压〖革〗命者。现在,你们准备选择哪一个?”
死一般的寂静。
“不,俄罗斯不能没有沙皇可我们也不能屠杀人民,我们要说服他们,教育他们,告诉他们宪政才是俄罗斯真正要走的道路,我们不能要内战,秩序和保守才是俄罗斯的根本”李沃夫大公脸色苍白“我们要实现真正的君主立宪,沙皇作为精神上的偶像就够了,主要的权力要交给全国杜马和内阁………”
“大公,您说的固然很有道理,但现在的问题除了我们要什么,还要确保人民和沙皇都可以接受这一切。”米留可夫顿了顿,指着窗外“沙皇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想我们大家心里都有数。可人民想要什么,不是我们坐在这里拍拍脑袋就可以了解的。”
米留可夫说完,从衣架上摘下了大衣和帽子,夹起拐棍。
“帕维尔,尼古拉耶维奇,你想要去哪?”
“到人民中去”米留可夫平静地说道“我的选择,是和他们站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