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暴君的伟大 !
随后,经过准备多时的李渊传檄各州、县,宣布正式起兵。李渊管辖内的西河郡隋将得知李渊起兵的消息,依城拒守。李渊只好派儿子李建成、李世民率兵攻打西河,并派太原令温大有参谋军事。西河郡兵微将寡,郡丞高德儒闭门守城。但是李建成仅仅用了9天时间便攻下西河君,杀死了不肯叛乱的高德儒。至此,李渊作为太原留守管辖的五个郡的地盘除了三个郡被刘武周占领外,剩下的太原与西河两军皆归李渊所有。
拿下西河郡后,李渊命令开仓赈饥,招募士兵。并开大将军府,置三军,李渊亲任大将军。以长子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领左军;次子李世民为炖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领右军;小儿子李元吉为姑臧公,统领中军。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率隋军三万在太原誓师,进军关内并正式发布檄文。发布的檄文里,李渊斥责皇帝杨广听信谗言,杀害忠良,穷兵黩武,致使民怨沸腾,“豺狼充于道路”,在檄文里李渊声明自己起兵是要废掉昏君杨广,然后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而他自己则建大将军府亲任大将军,世子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任大将军府司马。其实,这仅仅是李渊的一种号召天下的策略而已,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此时的大隋王朝,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果自己一开始就打出反对大隋的旗子,那就不明智了。
这时,正在攻打洛阳的李密兵锋正盛,有席卷天下的气势,所以李渊就写信给李密希望结盟共同对付隋军。李密见信后,回复李渊说结盟可以但是要他亲自到河内(今河南沁阳)和他商量结盟的事。李渊见信后说:“密妄自矜大,非折简可致。吾方有事关中,若遽绝之,乃是更生一敌;不如卑辞推奖,以骄其志,使为我塞成皋(虎牢关)之道,缀东都(洛阳)之兵,我得专意西征。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徐观鹬蚌之势。以收渔人之功,未为晚也。”于是李渊给李密的信中很卑恭地说:“天生烝民,必有司牧,当今为牧。非子而谁,老夫年逾知命,愿不及此”。李密在接到李渊信后,见李渊如此推崇自己,就放松了对李渊的警惕并和他简单结盟。李渊的大意不仅疏忽了对李渊图天下野心的戒备,而且还实际为李渊造反牵掣了隋军主力。使隋军不能西救关中长安。
七月,誓师过后的李渊命李元吉留守太原,自己亲率3万大军西突厥兵协助下,向关中进发。李渊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后。长安留守的代王杨侑派宋老生率兵三万屯在霍邑(山西霍县),屈突通率大军扼守河东(山西永济),以防备其西进。
李渊率大军循汾水进军,到了贾胡堡,距霍邑五十余里。这时,连日阴雨,军队受阻不能前进,而且军队缺粮。特别是有传言说刘武周联合突厥将进犯太原。这时。裴寂等认为:宋老生、屈突通连兵据险,不易解决;李密表面上答应联合了,但靠不住。突厥贪而无信,唯利是图,联合刘武周进犯是可能的,将士家属都在太原,太原地位很重要,“不如还救根本,更图后举”。李渊同意后下令退兵回太原。
李世民不同意退兵的策略,便苦谏父亲李渊说:“现在正是收获季节,田野到处都是菽谷,何必担心粮食不够?”同时他认为刘武周与突厥“外虽相附,、内实相猜”,刘武周不会舍掉马邑去袭太原。还有李世民认为对面的“宋老生轻躁,一战可擒”。最后他建议父亲只有抓紧时机;照原来方针“先入咸阳,号令天下”,才是正确的决策,并且说如果一点小的挫折便行退兵,必然会造成“众散于前,敌乘于后”的局面,使自己陷于复灭的命运。
李建成也支持李世民的主张,也反对退回太原。考虑再三的李渊随后改变退军决心,追回部队重新围攻霍邑。
李渊的这个重要战略决策,对李渊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首先李渊刚刚起兵,军心士气还不巩固,如果遇挫折而退兵,必然会陷于瓦解不可复振。再者关中战略地位重要,而且当时空虚,图之者还大有人在,关西的薛举也意图关中长安,还有差不多就在李渊起兵同时,柴孝和就曾劝李密舍掉洛阳入关中,以图天下,李密没有采纳,但时间一久,变化就不可知了,所以必须趁机,捷足先登。如果李渊没有改变他自己退兵的决定,李洲可能会像李密一样最后对关中无能无力,从而丢失争霸天下的根本。
八月,大雨停止了,回军的李渊率骑兵沿小路奔霍邑,宋老生守城不出。李渊无奈就派李建成、李世民率领几十骑到城下辱骂宋老生,同时自己率领骑兵在城东埋伏。宋老生乃率众三万自东门、南门分道而出。李渊这时即同李建成左军结阵于东门,令李世民右军结阵于南门,以断宋老生的逃路。成阵之后,又怕宋军背城不肯远战,乃命令军队向后收缩,伪作退避宋军模样。宋老生果然认为李渊畏缩,在距离城一里余地方布阵。不久李渊的后续部队来到,李渊想命部队就食后再战,李世民认为,“时不可失”,遂发动了的进攻。一交锋,李渊、李建成在城东的阵势不利,便向后引退,李世民发现宋老生大军侧背暴露,即引兵自城南直冲宋老生军阵后,并扬言已俘虏宋老生,隋军大溃败,李渊得以迅速占领了霍邑。
李渊在攻占霍邑之后,乘胜连下临汾、绛郡(山西新绛),进逼龙门。关中势力最大的一支农民义军孙华和冯翊(陕西大荔)太守萧造投降李渊。李渊于是一方面率主力围攻河东,另一方面派王长谐等率一部分兵力在孙华的协助下渡过黄河,在河西设营,造成了对河东围攻的有利形势。
由于屈突通在河东凭坚城固守,李渊大军主力没有进展,李渊便想绕过河东直趋长安。这时,裴寂认为:屈突通兵力不小,凭坚以守,若舍之而去,如果攻长安不下,退为河东所乘,“腹背受敌”很危险,应该先打下河东再前进。而次子李世民和裴寂的意见再次不同,他认为:“兵贵神速”,应该乘势迅速入关,则长安震惊。“智不及谋,勇不及断”,攻取很容易。否则,顿兵坚城,空耗日月,长安就能从容以备我,成功就难了。于是李渊就以一部兵力继续围攻河东,自己率主力渡河入关。
过河后,李渊命李建成、刘文静等率军数万人向南迂回,占领永丰,扼守潼关,以戒备东方;命李世民、刘弘基等率军数万人,向渭水北岸进军,控制长安外围各要点,然后攻占长安。而李渊自己则控制一部兵力在朝邑,指挥各方向作战。
李渊大军渡过黄河后,声威所至,隋朝官吏纷纷投降。华阴令李孝常献永丰仓投降,使李建成等得以顺利地占领永丰仓。李世民所到之处,收编隋军和各小部分起义军,短期内“胜兵九万”设营在泾阳,并派刘弘基攻取了扶风,渡过渭水,屯军在长安故城。原在关中地区的李渊亲族,如其女李氏,婿段纶,族弟李神通等,也响应李渊起兵,并与长安附近各小部分起义军会合,占领了兰田、盏屋、武功、始平等地,人数到了十余万人,皆统一归李世民指挥。
李渊渡河以后,先在朝邑,以后进到冯翊。见攻取长安的时机已经成熟,乃命李建成率精兵自永丰仓经新丰(陕西临潼)到长乐宫(长安东北)与李世民所部完成了对长安的包围。此时,陕北各郡县也纷纷请降。
十月,李渊率军自冯翊到长安东北,各军会合,实力发展到几十万人。十一月,李渊汇合李建成、李世民、刘弘基之兵20余万攻打长安。进攻长安前,李渊下令不许侵犯隋朝七庙和代王宗室,违令者夷其三族,遂命诸军攻城,军头雷永吉率先登上城头,京城长安很快被李渊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