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国足教父 !
沈锐扭头看了一眼,然后快速往前跑,耿冲脚弓一推,把球传给沈锐。
在球快要到沈锐脚下的时候,澳大利亚的右边后卫尼尔把球拦下,沈锐略有抱怨,耿冲传球的力量明显是小了。
这种情况平时是很少见的,李过知道那是因为压力,很大的压力。足球运动员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过人、射门、传球都是毫无价值的,只有在高对抗之下形成的技术才叫技术。
回想世界杯上,李过开始觉得确实是中国队运气太好了,就像1994年世界杯的沙特。
但那时的沙特是“一届红”,从此之后再也没有在世界杯上强大过,李过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国队身上。
李过觉得除了世界杯上的阿根廷,眼前的澳大利亚应该是中国队近几年遇到的最强对手,打法强硬,球队团结。
中国队的特点是什么?李过在一点点的灌输——如水、如太极,但显然中国队还达不到那种境界,特别是面对强悍对手的时候,球员们会忘记李过所说的。
郑智在前场拿球,刚刚想分球,杰迪纳克就像狗皮膏药一样粘过来了,郑智避免挨踢,只能转身,然后把球分给林志坚。后者面对米利甘的时候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李过瞟了一眼澳大利亚主教练奥西耶克,李过清楚德国人是细节的魔鬼,这个国家的人对细节有近乎苛刻的执着,记得2006年德国世界杯对阿根廷的四分之一决赛,德国团队就在赛前把阿根廷每个球员的特点都进行了量化分析。
而李过不知道的是,奥西耶克也对中国队做了同样的分析,请的技术团队就是当年给德国队做技术分析的。
“林志坚,打右路的时候习惯下底,他最习惯的传球地点是在大禁区的延长线附近,传球方式是斜45度传禁区前点。”
“纪科,脚下技术略显粗糙,射门喜欢抡大腿,但在禁区里头球能力很好,抢点技术一流,对球的落点判断有一种因扎吉般的天赋。”
奥西耶克回想起在更衣室里念出的一条条,心中很得意,“只要我的球员记住我念的一切,那中国队就输定了。”
*****
比赛到上半场20分钟的时候,中国队的控球率是60%,澳大利亚是40%。
但场面上的形势并不是这样,澳大利亚的打法根本不需要中场控制,所以也不要控球率,所以说中国队的高控球率是无效控球,简单的说没什么用。
更要命的是李过看到李玮峰频频弯腰,这是累了的信号,李过忽略了一点,中国队的目标是冠军,那就是要打6场球,而10几天打6场球对于已经32岁的李玮峰来说显然是强人所难了。
“李过,大头今天看起来不太好,”陈安小声的说。
“嗯,是我的错,我太理想化了,或者说前面赢的太轻松麻痹了我。”
但上半场20分钟就换下队长,这也说不过去啊,李过在犹豫,团队运动,人情也是很重要的。
澳大利亚球员很诡,耿冲不行,他们就捏着耿冲打,现在李玮峰体能下降了,他们马上又揪住这一点打。
大头今天是做两份工作,第一是自己的本职,中路拦截,第二就是给耿冲帮忙。所以他今天的跑动距离至少是平时的两倍。
突然澳大利亚的左边前卫往里跑,与此同时,科威尔回撤带走周盾,杰迪纳克看准时机往前一推,卡希尔快速插上。
这显然是赛前精心演练过的传跑战术,当卡希尔跑过李玮峰的防区时,大头本能紧张起来,玩命似的在后头追,其实根本不需要,大头此时已经忘了,前面还有尹笛呢!
体能下降到一定程度,脑子就会不好使,李玮峰就像是后防线最后一名球员一样,在追卡希尔。
与此同时,尹笛也迎上前去,但他发现李玮峰的跑位有点怪,于是大喊一声,“队长,给我。”
李玮峰一抬头,脚底下已经刹不住车了,和迎面而来的尹笛撞了个满怀。
中国队两名防守球员撞在一起,卡希尔仿佛白捡了天上掉下的馅饼。带球形成单刀,面对王大雷,卡希尔右脚一推,打球门近角,球进了。
1比0。
澳大利亚领先了!
*****
进球之后,卡希尔跑到角旗杆面前,打了一套招牌式的组合拳,这球属于是捡漏,但过程不重要,在半决赛,重要的是进球,是最后的赢球。
李玮峰坐在草坪上,久久没有站起来,这球90%的责任是他的,作为队长不应该啊。
他想解释,但足球不相信解释。
他想重新来一遍,但足球比赛没有倒退键。
而这球还反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李过执教的问题,简单来说,李过对于轮换的艺术还不懂。
轮换?
熟悉欧洲联赛的球迷会经常听到这两个字,但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轮换并不是休息那么简单,它背后有一整套科学的分析。
比如说,人都有状态好的时候,也有状态不好的时候,而教练所要做的就是在球员状态好的时候派他上场,而在状态不好的时候轮换休息。
特别是对于李玮峰这样年过三十的球员,一方面要利用他的经验,一方面要保持体能,轮换就更加重要。
“陈灯,你上,”李过说。
陈灯一愣,立刻起身,“头,我上去的任务呢?”作为在欧洲踢球的球员,陈灯习惯了上场之前教练滔滔不绝的给他安排战术。
但李过没有拿出战术本,也没有长篇大论,而是指了指杰迪纳克,“看见他了吗?”
陈灯点点头。
“上去干翻他,与此同时不吃到红牌,能做到的话就算符合战术要求了。”
陈灯额头冒汗,心想这不是一个专业教练该说的话吧,但头的话是不能违抗的,陈灯点点头:“尽量吧。”
“不是尽量,是一定!一定!”
李过最不喜欢还没有开始,就找借口的人,陈灯使劲点点头,“一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