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光荣与梦想之光续 !
被吓呆了的李莲英甚至忘了去扶业已昏过去的慈禧。直到身边太监宫女的尖叫将他唤醒,李莲英才扯着嗓子尖声道:“快去请御医,不,去请薛神医!快去禀报皇上!”
没走多远的载湉飞快的赶到,此时慈禧已经被抬到床上,仍然昏迷不行。载湉立即吩咐随行的太监,传召在京各王、公、军机大臣、部阁大臣进宫侯旨。
不多时,薛福辰几乎被两个太监抬着就进了来,见慈禧牙关紧咬,面如金纸,且下体流血不止,立即施以金针,暂时止住了血,随即开了个方子,交给李莲英下药。李莲英接过看也不看,便递给一旁的小太监去煎药。此时载湉上前问道:“薛卿家,太后身子如何?”
薛福辰这才顾得上给皇上行礼:“适才匆忙,请皇上恕罪。”
载湉不耐烦地摆摆手,“都这时候了,还讲究这些做什么。太后的病情如何,你到是赶紧说啊。”
薛福辰战战兢兢的道:“太后老佛爷肝脾淤结,心脉不畅,崩漏不止,臣已经用金针只了血,要等用了药后,稳定住病情,过了今晚,才能仔细诊治。”
听了薛福辰的回答,载湉深深地看了他一眼,随即吩咐道:“太后病重,恐近日不能临朝,请恭亲王、礼亲王、醇亲王并李鸿藻、翁同龢和在京总督李鸿章等人进宫,商议这几日朝政处理章程。”
此时太后已经昏迷不醒,李莲英魂不守舍,宫中天大地大,当然皇上最大。得了皇帝的吩咐,立即就有小太监出去传旨。
之前已经要各王公大臣到殿前侯旨,此时再传,自然快捷。不多时,六位大臣便来到长春宫。
看到不省人事的慈禧,诸位大臣自然又是一阵慌乱,都围着薛福辰和李莲英质问。
载湉道:“诸位卿家,圣母皇太后处理朝政,连日操劳,以致卧病在床,现在薛卿家会同诸位太医正在尽心治疗,但这几日恐不能就见好。朝政事繁,不可一日荒废,诸位卿家都是国之弘股,素来被太后所倚重,未来朝政如何办理,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这是载湉第一次和大臣们谈论政事的处理问题,诸位大臣见载湉说话条理清晰,道理明白,心中都是感慨。
此时李鸿章第一个说话:“圣母皇太后这两年偶有不适,但当时母后皇太后尚且安康,朝事都是由母后皇太后言决。如今母后皇太后宾天,母后皇太后又突发重病,以臣之见,这日常政事,倒不如由皇上亲自决断为妥!”
听了李鸿章的话,载湉心中倒是一惊。没想到李鸿章会这么旗帜鲜明的站出来支持自己理朝,本以为第一炮会是翁同龢呢。
一旁礼亲王听了,却道:“恐怕不妥,奴才斗胆,皇上虽然天资聪慧、英明神武,但毕竟还在学业之中,此时临朝,恐怕荒废了课业。倒不如由各部大臣将朝政议了折子,再交宫中,仍由太后定夺。”
翁同龢立刻道:“正如礼亲王所说,皇上天纵之才,于学业一途,倒也不必挣在一时一刻,只要每日抽出一两个时辰读书,想必也误不了什么。倒是太后,即使薛福辰用药得当,太后不日康复,但病体初愈,怎好再次操劳过甚?须知正是太后政务繁重,这才病倒。”
翁同龢是帝师,皇帝亲政,他必然是受益的那一个,自然不遗余力的想要推动载恬临朝。
恭亲王奕䜣和慈禧素来不睦,如果慈禧能够放开朝政,奕䜣求之不得,但他也不希望事事都听小皇帝的。毕竟,载湉如今才十二岁。随即道:“翁中堂所言倒也有些道理,以太后如今的身体,确实不宜操劳。只是礼亲王顾虑,也不能不考虑,倒不如暂且将政事移交军机处,以军机大臣汇合诸王公共同议决。”
奕䜣主管军机处,这是在为自己揽权呢。他早在同治初年就想当摄政王,只是有两位太后在,不能得偿所愿,此时见了机会,哪里会不上?
不过他这点儿心思,众人早就看的明明白白,哪能遂了他的意。
奕譞此时仍然担心慈禧会被救治回来,所以心中仍是小心谨慎,不敢明着支持自己的儿子临朝,但他也绝不可能将朝政拱手交给恭王,哪怕他们哥俩私底下再好,但涉及到皇权,一样没有道理可讲。
翁同龢却没有奕譞那些顾虑,立刻道:“朝廷政务全都由军机处打理,六王爷作为领班大臣,又有宝鋆为臂助,自可总揽朝政,只是不知,届时将置皇上于何地?”
翁同龢的言辞虽然犀利,但恭亲王在军机处一家独大也是事实,此时李鸿藻和恭王同在军机处,礼亲王、李鸿章两人平日和恭王、醇王私交都好,此时都不方便明着说话,只有翁同龢,摆明车马的反对将政务交给军机处署理,和奕忻争了起来。一时,气氛顿时有些紧张。
就在两人争执不休,其余四人各打算盘的时候,一直默默无闻的小皇帝忽然道:“适才朕听了诸位卿家所说,都是老成谋国之言,朕心甚慰。以朕之见,太后也许不日安康,到时所有事务,自然仍是由太后决断,只是在此之前,还是要以太后老人家的身子要紧。太后既不便临朝,朕又尚且年幼,而完全将国事推给军机处也大为不妥。倒不如效仿先帝,由恭亲王、醇亲王、礼亲王、二位李中堂、翁师傅六人共同署理政务,商议处置。如果有什么事情你六人意见不一,但有两人反对时,再各自上折,由朕待太后精神好些时,再交太后决断。至于朝廷用人、兵祸及涉及西洋诸国事务,仍然以廷议为主。诸位卿家以为如何?”
小皇帝这一番话,说的条理清晰,而且中规中矩。大清在顺治、咸丰二朝都有辅政大臣的先例,虽然那些个辅政大臣们没一个有好下场的,但此时慈禧未必就薨了,只是几人临时商议一下朝政,不过是将军机处变着法儿的扩大了一下而已,倒也并无不可。
而且此时在慈禧病情不明的情况下,这个建议对所有人来说,似乎都是最容易接受的。
六人互相看一眼,这才忽然发现,皇上临时传召的六人,正好三满三汉。六人当中,恭王和李鸿藻属于军机处,醇王和翁同龢自然是亲帝派,而李鸿章和礼亲王则可以算是中立派。三个王爷当中,又是一个帝派、一个朝堂派、一个中立派;而三个汉臣当中,翁同龢算是帝党,李鸿章虽然不算是军机派,但却和翁同龢不和,又是督抚之首,手握重权,反倒是清流的李鸿藻成了中立派。
六个人无论怎么看,都是一种平衡状态,而这么一个平衡,又恰恰是此时最应该保证的局面。
此时药已经熬好,众人撬开慈禧的嘴巴,慢慢的将药灌下去。
之前慈禧用了金针,下体的血已经止住,现在又服了药,薛福辰见该做的已经都做了,至于能不能见效,只能听天由命。于是和众位太医到殿外等着,谁也不敢睡,就这么耗着。
至于载湉,也有太监伺候,到偏殿休息去了。
外面奕䜣等人将和皇帝商议临时辅政的意思向等候的诸位大臣传达了一翻,同时也和没能进宫请安的诸位同僚通报了太后老人家现在已无大碍,便打发众人都回去了。不过奕䜣等六人还不能走,他们要等慈禧醒过来,将之前和皇帝商议的决定回禀了,才能算完。
几人自有侍卫和小太监伺候着吃了晚饭,胡乱在军机值守房里凑合着睡了。
呆到后半夜二更时分,几位老大人迷迷糊糊的,就听见有小太监叫门,大家开门一看,小太监一个头磕在地上:“诸位大人速速进宫,太后老佛爷薨了!”
几人一激灵,顿时睡意全无,也顾不得形象了,胡乱套上靴子,就往长春宫奔。
到了宫里,太监、宫女早就乱成一锅粥了,也没人通报,六人就进了长春宫。
光绪皇帝已经在了,薛福辰和几位太医跪了一地。六人也连忙跪下,连忙询问怎么回事儿。
得了皇帝的首肯,薛福辰颤声道:“我和其他几位太医一直在偏殿候着,半夜李总管使人来叫,说太后老佛爷病体转危,要不行了。我等连忙过来,见太后下身再次出血。连忙施以金针,但仍不能止住,仓促间取药过来,太后已经没了呼吸,药已经灌不下去了……”
说完,和众太医磕头请罪不已。
六人听了,相视一眼,奕䜣道:“皇上,可否让奴才们看上一眼。”
载湉闭着眼睛,一言不发的挥挥手。六人互相搀扶着起来,一起颤颤巍巍的进了寝宫。
寝宫里面一股血腥味儿还没散,李莲英趴在地上,已经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几人轻轻地上前,只见那拉氏平躺在床上,面色惨白。奕䜣壮着胆子上前试了试鼻息,早已经没气儿了,这才回身冲另外五人点点头。六人都没说话,便出了寝宫。
出来后,六人再次跪在光绪面前,恳请皇帝节哀,保重龙体,同时,请皇帝示下,太后的丧事,该怎么办。
光绪沉声道:“依照母后皇太后旧例办吧。”随即又对薛福辰等说:“你们也尽力了,这便出宫去吧。”
几名太医连忙磕头告退,他们虽然听皇上说了不怪罪,但心中仍然惶恐不已,不知道自己的脑袋什么时候就会搬家,现在能够奉旨出宫,还来的跟家里安排一下自己的后事。
剩下六位大臣在宫里,开始安排太监、宫女们操持将太后先敛了。然后六人便向皇上请赐,他们要赶紧出宫召集礼部、户部等大臣商议安排太后的后事。
送走六位大臣,天色已进黎明,毫无睡意的光绪帝没有回寝宫,却带着随员,信步上了午门城楼。
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金水河上一片金光,看着脚下这座逐渐焕发生机的城市,光绪心中突然升起一阵豪情。那长久以来徘徊在心中的压力,此时荡然无存。
是啊,那压力曾经像一块巨石,不,是像一座大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那一天,自己在自家院中玩耍,突然摔倒后昏迷。等自己醒来,一切就都变了样。原本的皇上突然死了,自己却成了皇上。原来的阿玛成了臣子,额娘不能见面,却多了一个皇额娘和一个‘亲爸爸’。
想到这儿,载恬心里一阵恶寒!
自己是怎么想起这么个称呼的?简直肉麻的让人恶心。
是那个女人,是她带给自己的压力,逼迫自己不得不暂时舍弃自己的尊严。
在第一眼见到她时,一种复杂的情感就充斥着载湉幼小的心胸。它包含了愤怒、惊恐、厌恶、欣喜,还有仇恨。没有人知道,一个年仅四岁的小孩脑子里会有这么多、这么复杂的情感。
就连载湉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些情感,他甚至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情感,在他的眼中,外人只能看到一个小小对未知的茫然。
但它们确实存在,并且指导着小载恬作出了许多决定。
比如讨好她,比如杀了她。
他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刚进宫的那段时间,自己每天都要充噩梦中醒来,每一次噩梦,都是自己被那个女人杀死。以至于在白天的时候,他都不敢靠近那个自称是自己亲人的人。
就是在这样的煎熬中,一个想法逐渐清晰——不能等她杀了自己,我应该先杀了她。
可是那时在载恬小小的脑袋里,甚至不知道‘杀’是一个什么概念。
但他知道保命。所以他下意识的想尽一切办法讨好那个女人,当然也包括另一位皇额娘,以便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些,更安全一些。
直到有一天,他有机会见到了宫中以外的那些人,他鬼使神差的和那个法兰西公使要了一种药物。
在和那个女人共同生活的三年里,他知道她身上一直有一种病。这种病很奇怪,反复咳嗽、痰中多有血丝,间伴胸胀胸痛,以肋间、胸口处为主。另外还有长期存在间断腹泻、血便的症状。尤其特别的是,她的月经极为不正常,经常会有出血不止的症状,曾经有一次在上朝时因为出血不止晕倒,血腥味儿连大殿里的朝臣都能闻到。
载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病,但他知道在那些洋鬼子的国家,有一种具有浓郁香味儿的液体,这种从生产煤气的原料中剩下的油状液体虽然有浓郁的芳香,却能够加重慈禧身上的病情。
他到现在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知道这种东西的,总之在那时这个想法就突然出现在他的脑子里了,然后他就通过自己的方法搞到了这种液体,并送给了那位太后。
在送出这份‘礼物’后,他曾经有一段时间担惊受怕,担心被别人发现其中的秘密。然而,那位太后不但没有发现,反而喜欢上了这份礼物,长期使用,乐此不疲。
载恬没有想到,慈禧之所以离不开这种香水,正是因为这种液体香味儿浓郁——她需要这种香水来掩盖自己身上的血腥气。
自从那一次在朝堂之上崩漏不止之后,慈禧就有了一种心病——她总觉得自己身上带着一股血腥气,尤其是来例假的时候,更是如此。而那种香水香味儿浓郁,正好可以掩盖自己身上的血腥气,所以,慈禧便一直将其带在身边。
终于,她再次发病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原本自己以为事情会这样就结束掉,却没想到横生波澜,一位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大夫竟然发现了香水的秘密,他竟然再给太后治病期间,明确要求更换另外一种提取自茉莉/花的精油来替代,还鼓励慈禧经常呆在户外,以避免接触房间里的香水味道。
后来,载恬知道了那位大夫叫薛福辰。
慈禧在薛福辰的治疗下,竟然奇迹般的渐渐好了起来。这对慈禧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好事,但对载恬来说,却是天大的悲哀。
他只能另觅他法,再找机会。
可是没想到,奇迹再次发生。母后皇太后慈安竟然暴毙了!
在小皇帝的心中,虽然两宫太后都是高高在上的,但是他对那位抚养他的慈安太后却没有什么多余的情感——既谈不上爱,也谈不上恨。
所以他没有对这个抚养他的女人做什么特别的事情。慈安的死亡完全是意外。
但慈安的意外死亡却让慈禧看到了独揽大权的希望,于是,在权力的欲望驱使下,她开始不顾薛福辰的意见,废寝忘食的处理朝政,同时,为了能够保持精神,让自己兴奋起来,她再次使用了原来的那种香水。
这一次,再没人能救得了她了。
但是他心里还是忐忑着。薛神医之前曾经创造过奇迹,万一这一次他还能创造奇迹,将慈禧从死亡中拯救出来呢?
小载恬知道自己不能在冒险等待了,他必须采取行动,确保那个女人死去。
现在,这个女人终于死了。搬掉了这座大山,小皇帝的心中感觉无比的轻松。就像这朝阳照射下的城市一样,仿佛一下子焕发了新生。
下了午门城楼,载恬一步步缓慢而坚定的向着皇城走去,走向乾清宫,也走向自己权利的起点。
在小皇帝登上午门城楼的时候,李莲英却一直在长春宫的偏殿中跪着,一动也不敢动。
进宫快三十年了,在太后身边当总管也有十几年,他见惯了宫中的尔弥我诈,为争权夺利的各种龌龊手段。包括他自己,也同样是用了手段,才能除去安德海,在21岁的时候就当上大总管。
但是今晚发生的一幕,现在想来还是让他不禁遍体生寒。
太后旧疾突然爆发,薛福辰和太医们即刻赶到,小皇帝也飞速赶来请安,原本一切都很正常。太后用了薛神医的药,病情稍稍稳定,但仍在昏迷。薛神医和太医们都在殿外等候,随时准备施救,皇上孝心一片,想要伺候左右,随即被安排在左面的偏殿暂歇,只有几个宫女和李莲英在寝殿照顾太后。
过了一会儿,皇上独自进来探望太后。他看了看仍在昏迷的太后,随即问了自己一句话:“太后能醒过来吧?”
李莲英连忙答道:“有薛神医在,应该没问题。”
皇帝点了点头,“薛神医的确医术通神。”随即又问:“你觉得太后这次恢复后,将来还会不会再次病发?”
这个问题可不好回答,李莲英想了想,其实他在太后的身边最长,知道太后这病曾反复发作,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但此时他不能这么说,“依奴才看,有薛神医的调理,太后的身子应该能好起来。”
皇帝似乎笑了一下,随后对身边的宫女说道:“你们去给太后准备些热水来,一会儿再给太后擦擦身子。”
几名宫女看了看李莲英,李莲英灵机一动,感觉到皇帝似乎有话要单独跟自己说,随后对几个宫女点头道:“你们都出去张罗去吧。”
几名宫女随即告退,待屋子里只剩下皇帝和自己时,皇帝突然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太后真的能好起来么?”
李莲英不知道皇帝什么意思,于是模棱两可得道:“这个,要看薛神医……”
皇帝突然打断了他的话,用更加坚定的语气问道:“李总管是聪明人,你觉得,太后这一病,还能活多久?”
李莲英的脸色变了。
随即,他看到小皇帝慢慢地走进太后的床前,拿起一个靠枕,放到了太后的脸上,就这么按了下去。
李莲英汗毛都竖了起来,他想阻止、想喊叫,但他立刻想到了皇帝刚才问道的问题——太后就算醒过来,又能活多久?太后的病真的不会再复发了么?
随后又一个问题出现在脑海——太后和皇帝,孰轻孰重,自己该怎么选择?
就这么一迟疑间,皇帝已经将靠枕从太后头上拿下来了,他对李莲英点点头,“李总管是聪明人,这大清的内宫,就需要像李总管这样的能臣来管理,朕将来还要依靠李总管,请李总管多保重,不要太过悲哀,伤了自己的身子。”
说完,小皇帝迅速的回到了对面的偏殿。
等到小皇帝离开,李莲英才颤颤巍巍的走向凤床,将手伸向太后的鼻端。
呼吸没了。
这时外面传来脚步声,取水的宫女回来了,李莲英连忙退回原位,照常让宫女给太后擦拭。就是这时候,为太后擦身子的宫女发现太后下体再次流血。
不知不觉,天亮了。皇帝要登临大殿,接受朝臣们的礼拜,同时还要安排太后的丧事,而李莲英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他不但要配合礼部、内务府安排太后入殓,还要安排当晚服侍的那几名宫女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