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新宋英烈 !
张维信等人在顾安家的引领下走进木屋,借着屋子中簧火的光亮,可以看到约莫有十几个人,围绕着簧火坐成一圈。顾安家一边将张维信等人引到几块铺在地上,不知道是什么野兽的毛皮上坐下,一边开始给双方引见。
张维信的目光随着顾安家的介绍,在对面那一张张或俊或丑、或年轻或衰老的脸庞上扫过。在顾安家介绍到那位他曾特别说起过的常生俊的时候,张维信的目光特意多停留了一会儿,盯着这个黑脸汉子仔细看了几眼。而这个常生俊也显示出了自己的特殊之处,在张维信仔细打量他的时候,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转开眼神,不敢与张维信对视,而是以同样的、审视的眼神打量着张维信,以及他身边的兄弟和身后的亲卫、兵士。
常生俊的这个举动引起了张维信的兴趣,特别是他看到张维信身后亲卫和兵士时,眼神明显一亮,使张维信觉得这个人确实有些独到之处,远比其他流民有见识的多。
顾安家引见完毕后,双方少不得寒暄一番。一通客套话说完之后,张维信率先将话题引入了正轨,说道:“想必顾兄弟刚才已经将张某到这里来的目的都向各位主事之人讲过了,不知道诸位是否听明白了?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现在尽可以向张某提出。”
流民代表里一位须发花白看着岁数应该是最大的老者,颤微微的向张维信抱拳拱手道:“这位张七爷,老朽有一事要向您请教。”
张维信忙向这老者还礼,说道:“在老丈面前某实不敢当这个‘爷’字,您比某父亲的年纪还要大,称呼某为‘爷’,岂不是要折某的寿吗?老丈只管直呼某的名字就行了。”
那老者却摇了摇头,说道:“不可,不可,身份高低是不以岁数大小为准的,老朽虽是个乡下人,却也不是不懂礼数的。不过,既然七爷有话,那老朽就改个称呼。老朽看七爷您像有学问的人,那老朽就称呼您为先生如何?”
虽然张维信自忖还没到能在这个时代做先生的水平,但总比对面这老者一口一个爷的强。于是,他点点头,说道:“如此也好。老丈有什么问题,只管问就是了。”
那老者说道:“刚才,安家已经向老朽说明了张先生以及张先生兄弟们的想法。要说,这件事对我们这些就快饿死的人来说,那绝对是天大的好事。只是,按安家的说法,张先生是想让我们这些人去给先生家做佃户或者做长工。这做佃户或者长工,自然不是种地就是干各种活计,可像老朽这样,抡不动锄、挑不动担的无用之人,先生家里是否也要。”
张维信知道这位老者是担心自己这边只要青壮,而不管干不了活的老人。毕竟,当初他在向顾安家交待工作的时候,只是说让流民去做佃户或者长工,却并没有说明相关的选择标准。于是,张维信向那老者说道:“老丈不必担心,既然是要让大家去做佃户和长工,肯定是要一起去的,哪有只要年轻力壮之人,而不要他们家小的。张某在这里可以向大家保证,只要其他人肯养活,即便是没有能力耕种、做工之人,也可以一同下山。”
听了张维信的保证,那老者点了点头,说道:“这样老朽就放心了。”
老者得到了自己需要的保证不再说话,坐在他旁边的另一个身材高大,体形魁梧的中年汉子向张维信一抱拳,说道:“张先生,小人陈铁柱,有问题要请教先生。”
张维信还礼道:“有话请讲。”
陈铁柱说道:“刚才听先生讲,只要有人愿意赡养,干不得活的老人也可以一起下山。那小人想知道,先生打算如何对待那些没了亲人的小孩子。这种小孩子在这里可不止一个,少说也得有十七、八个。他们的亲人都死在了逃难的路上,全靠相熟的乡亲们从自己的嘴里省出一口来给他们才没被饿死。如果能干活的都跟先生下山了,剩下这些孩子可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张维信听说这里有十七、八个孤儿,立即就想到了张晓菲主持的后备力量培养部。经过这段时间的运作,张晓菲已经搜罗了十来个孤儿,如今都被安排在“静园”接受初始教育。根据后备力量部的计划,为了能优中选优,在初期至少要搜罗到四十到五十个孤儿才能保证足够的选择余地。
因此听说这些流民中至少有十七、八个孤儿,张维信哪有不要的道理。他向那中年汉子说道:“这点还请陈壮士放心,张某既然连不能干活的老人都要,又怎么会抛下小孩子呢。张某不但不会抛下他们,而且也不用有人为抚养他们担保,张某会负责将他们养大。”
张维信的回答令陈铁柱有些意外,他不相信这位张先生会这么有善心,追问道:“那张先生收养他们可有什么条件吗?”
张维信点点头,说道,“条件嘛,说有也有,说没有其实也没有。因为,张某肯抚养他们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这些个孤儿长大之后,都要为张某做一段时间的事。不管是种地还是做买卖,只要是能为张某出份力就行了。”
“那这些孩子需要为张先生干多长时间?”陈铁柱紧接着问道。
张维信伸出了十个手指头,说道:“十年。十年之内,张某按工付酬。十年之后,悉听尊便。”
“张先生所讲可当真?”陈铁柱还是不太相信有这种好事。
“自然当真”张维信保证道,“如果陈壮士不相信,张某可与这些孤儿立文书。”
陈铁柱听了连连摆手,说道:“这倒不必,小人相信张先生的为人,小人只是没想到会有像张先生这么积德行善的人,是以才多问了两句,还请张先生不要介意。”
这时,顾安家在一旁插话道:“铁柱哥哥多虑了,不说别的,就从七爷肯伸出援手,给咱们这些个流民一条活路来看,就已经足以证明七爷是宅心仁厚之人了。既然可以救几百近千人,又怎么可能会让那十几个小娃娃饿死呢?”
“对,对,安家兄弟说的对”陈铁柱说道,“是哥哥想得多了,还请张先生多多包涵。”
张维信摆了摆手,说道:“无妨,无妨,陈壮士也是出于好意,怕那些孤儿们受苦。”
解决了陈铁柱的疑问,张维信又将目光转向其他人,问道:“诸位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经过短暂的沉寂之后,一个低沉的声音从木屋的边角方向传来:“在下常生俊,有个问题想请教张先生。”
张维信转目看去,就见说话的正是那个黑脸汉子常俊生。此人身量看着不高,显得非常健壮。面色黝黑,一脸的苍桑。眼睛虽然不大,但非常有神。听他有问题要问,张维信顿时就想起进谷之前顾安家介绍的有关此人的情况,而且也知道他想问的问题可能关系到此次收编流民的成败。
因此,张维信向常生俊一抱拳,说道:“原来是常壮士,久仰,久仰。张某曾听顾兄弟说起过,常壮士在逃难的路上,带着大家打退了多股土匪、强盗的劫掠,乃是有大能为之人。今日一见,果然是气度不凡。”
常生俊见张维信对自己如此客气,有些意外,但丰富的阅历使他并没有因为对方的几句恭维话就忘乎所以。他向张维信还礼道:“张先生过誉了,在下只是一个瘸了腿的庄稼汉,哪有什么大能为。不过是靠着大家一起拼命,侥幸打跑了几小股强人罢了。要论能为,在下与张先生相差甚远呀。别的不说,单说先生身后的这几位壮士,即便是与在下在汉**队中见过的那些精锐相比,恐怕也不遑多让呀。”
双方又说了几句谦逊的话后,常生俊把话锋一转,问道:“在下刚才听安家兄弟说,张先生以及张先生的那些兄弟们已经定下了章程,打算把那些在昨夜那次不成功的夜袭过程中,被斩杀的所谓‘山贼’的亲属都强行驱离此地。或者,即便是不强行驱离,也不会把他们带下山去做佃户或者长工,而是任由他们在山里自生生灭,不知是也不是?”
常生俊的问题果然和顾安家汇报的一样,而且从他的语气和表情上来看,似乎对张维信这么处理有些不满。对此,张维信早有准备,他不慌不忙的说道:“不错,张某与众兄弟确实是这样决定的。而且,在张某看来,这应该是最妥当的办法。”
常生俊闻言一皱眉,说道:“张先生可曾想过,无论是把他们留在山里,还是驱离此地,他们恐怕都只有死路一条。可先生竟然还说这是最妥当的办法,在下实在不明白这办法妥当在哪儿。
不错,他们的亲人确实参与了对张先生家宅的袭击,但一来袭击未成,二来参与袭击的人也算是以死抵罪了。而且据安家兄弟讲,贵宅既无财物损失,也无人员损失,实在没有必要再因此事迁怒于活着的人,不然怕是有违先生救助流民的本意呀。”
说着,常生俊由于心中有些着急,便“嚯”的一下从地上站了起来,打算走到张维信的面前继续跟他讲道理。结果,他才要往前迈步,张维信身边的梁子岳、杨新已经一跃而起,拦在了张维信的身上。张维信身后的亲卫和兵士们,也呼啦一声将手中的燧发枪端起,全部指向了常生俊。
这突然如其来的变故,令在场的其他人大惊失色。这些个流民代表之前都和顾安家谈过,知道这位张七爷和他手下人的厉害,现在看到常生俊的话和行为激怒了对方,心里不可能不害怕。
那位问张维信问题的老者被吓得慌忙摆手,打算给双方化解,可却因为紧张,半天也没说出话来。还是那位陈铁柱心理素质稍微好点,见状赶紧从地上站起,拦在常生俊的身前,向张维信拱手行礼道:“张先生,张七爷,您息怒,您息怒。生俊兄弟这人比较耿直,说话也比较直率。他站起来不过是想与七爷您坐得近一些,和七爷您好好的谈事情,绝没有别的意思。七爷您千万别误会,千万别误会。”
这时候,顾安家也反应了过来,他可不希望因为误会而搞砸了这笔“买卖”,让自己几乎已经到手的赏赐飞了。所以,他也连忙从地上站起,拦在了梁子岳、杨新的面前,低头哈腰的说道:“误会,误会,一切都是误会。生俊兄弟确实只是想和七爷坐得近些,几位爷您千万别多心,千万别多心。”
此时,常生俊也明白过来了,知道是自己的行为引起了对方的误会,以为自己要对他们的头领不利。而且,他从对方那些等级较高的护卫眼睛里,清晰的看到了杀气。这说明,这几个人都是经过战阵、杀过敌人的老手。他可以断定,只要自己下面的行为稍有异常,对方会毫不犹豫的置自己于死地。自己虽然不怕死,却不愿意因为自己而连累别人也丢了性命。所以,常生俊连忙抱拳拱手,向张维信行礼道:“在下绝无恶意,确实只是想和先生坐得近些,好好说一说在下提的这个问题。只是在下行为有些鲁莽,还望张先生恕罪。”
张维信自始至终一直坐在那里,连动都没动。一来,他相信常生俊只是一时着急,绝不是想对自己不利。二来,他也相信自己的兄弟和护卫们能够保护自己,绝对不会让自己受到伤害。不过,他并没在第一时间出声制止自己人的行为,而是借此机会向流民代表非常直观的展示了一下自己这边的武力,让他们心生畏惧。毕竟自己这次带上山的只有一百多人,而对方有一千多人。虽说在装备和军事素质上双方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没有一个直观的展示,对方未必会明白这一点。
如今,展示也展示过了,对方也向自己表示了歉意,自己也该“就坡下驴”了。就见张维信抻手虚扶道:“常壮士不过是因为一时情急,何罪之有。”
说完,又把手一挥,向护卫们说道:“好了,你们都退下。”
眼见一场危机得到化解,流民代表和顾安家都松了一口气。不过,这位常生俊常壮士确实是个耿直人,虽然闹出这么大动静,但他依然对张维信处理被击毙流民家属的办法有异议,希望张维信能好人做到底,给这些人一条生路。
张维信则耐心的向他解释道:“张某知道常壮士并非故意纠缠于此事,而是不希望和自己一路闯过来的乡亲们再次陷入生死的边缘。但常壮士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常壮士一直都在劝张某不要记仇,胸怀放得更宽一些,放那些人一条生路。可是,常壮士你怎么就那么确定张某就是因为记恨这些人,才不愿意收留他们。你刚才也说过,这次夜袭是不成功的,张某以及张某的兄弟们并没有因为夜袭而受到财物和人员的损失。既然如此,那张某为什么要记恨那些已经死了的人呢。”
“这个……”常生俊被张维信问得哑口无言,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这个问题。自打从顾安家那里听到这个消息,他就想当然的以为张维信是因为怀恨在心,才会如此处置那些流民。现在给张维信这么一问,才发现自己似乎想错了。于是,过了半晌,他才又问道:“既然张先生不记恨这些人,那先生为什么不收留他们呢?”
张维信闻言苦笑道:“为什么?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的亲人死在了某等手上,张某怕这些人会对某及某的兄弟们怀恨在心。有一群和自己有深仇大恨的人在身边做事,张某的护卫就是再厉害,也不一定能保得张某的安全。如果换作是常壮士你,你会把这些人留在自己身边吗?”
听了张维信的解释,常生俊终于醒悟过来,知道自己受了感情的影响,想问题有些先如为主,因而考虑的有些偏颇了。不过,虽然能够理解张维信的苦衷,但真就这么让那近二百人的乡亲百姓在山里等死,他还是有些于心不忍。
张维信看出了他的不忍,安慰他道:“张某知道常壮士的想法,其实常壮士大可不必担心。某虽然不会收留这部分流民,但也不会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冻死。在来之前,某就与众兄弟商量过了。某可以放这部分流民一条生路,可以给他们些许银钱、粮食,让他们不至于饿死、冻死,但前提是他们必须离开本地,回到汉国去。”
常生俊知道给出这样的条件,对于张维信等人来说,已经是做了很大让步,可以说是他们的底线了。所以,他也就不再纠缠于此事。
常生俊不再反对,其他流民代表也就没有任何异议了。随后,流民代表经过短暂的商议,决定接受张维信提出的条件,跟着他下山,去为他和他的兄弟们做事。
当晚,张维信等人就住在了山里。其中,张维信等头领人物以及亲卫和两个班的兵士住在大木屋里,其他兵士则在流民的帮助下,利用自己携带的毡毯和流民提供的动物毛皮,在大屋周围搭了几座帐篷过夜。临睡前,张维信通过电台,将情况向“静园”做了通报,并约定第二天根据流民们知道此事后的反应,再制相应的救助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