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昭武大帝 !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刘协将北望的双眼收起,找到解决劳力问题后,接下来便是钱粮问题。
三年内,汉庭需造蓄水湖,还有南水北调工程等等,所花的钱粮,将会不计其数。
对于这些大工程,按照穿越者的好习惯,便是要承包下去,让各地的世家和富商掏钱,为天子买单,同时他们将获得河渠的一部分使用权,或者得到其它的好处。
只要刘协给他们的利益,能够是他们成本的数倍不止,便会让他们拼命!
对于富商们会不会入瓮的问题,刘协暂时不会担忧,因为他将会在明年,启动几个大工程。
而且这个时机,拿捏地非常好!
现在关中大度田,世家豪门和各地富商的大量隐藏的田地被揪出,导致他们损失惨重。
田他们是没有了,但钱财,他们是不缺!
虽然关中一个月前刚被董卓收刮一番,但被董卓灭亡的,乃是各地为富不仁的豪强,他们视百姓为贱,随意残寒雇佣者,压迫苦农。
所以豪强的覆灭,对于整个大汉,都是一件额手称庆的快事!
而留下的世家和一些富户,他们没有建立邬堡,没有大量的部曲,也同样没有武力反抗大汉。
而这群人,刚刚损失了大片的土地,有钱但没有地,这会让他们心头不安。
而此时,正是刘协将他们引入官商道路的最好时机。
让他们出钱,建造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同时这样又不会过度消耗大汉朝廷的元气!
刘协将锦帛盖上,伸了个懒腰,抗洪抗旱防灾是一个长久战,不是一两日便可以完成的了!
心中定下大计后,便暂时放下了紧绷的一颗心,刘协将目光聚焦到最紧迫的事情上来。
现在汉庭最主要三件事,一是度田,二是御寒。三是防洪。
而这三件,还都是大事!
一个月之内,还都必须完成!
如此,对于朝廷的考验便真正来临。面对接下来高压的工作强度。地方官员是积极办事,还是会消极对待?
刘协思索了一会,便拿出一道圣旨,再次发布旨意起来。
命令很简单,三辅三郡之地。大汉三公各监督一个。
在之前,三公九卿们管理着大汉十三州一百零九郡,现在要他们举全朝堂之力治理三个郡,要是还办不好,那刘协只能说对不起了!
当然,对于现在朝廷之上的三公,刘协还是非常信任的,太傅卢植、司徒王允、司空黄琬,都是少有的贤臣。
卢植和黄琬,文武皆通;王司徒。思维缜密,善于密计,当初的美人计,要不是朕的破坏,他便可以一石二鸟,灭杀董卓。
至于三辅之外的弘农郡和河东郡,刘协到不怎么担心。
段煨为司隶校尉,兼弘农郡守,对于这位大汉新贵的办事效率,刘协还是很放心的。因为此前弘农的度田,在董卓身亡之前,便已经完成。
至于河东郡,有徐晃、关羽二将在那。还有荀攸和程昱。
两大名将加上两大顶级谋臣,度田、御寒、防洪三事交给他们,刘协难道还放不下心?
松了一口气后,刘协又将心神放到御寒的问题上来。
煤炉诚然可以驱走天寒地冻,而且成本也不高,但危险系数还是比较高的。尤其是煤块的优良程度更是对百姓的健康有极大的影响。
如此,煤块的质量,便要得到保证。
一般优质的煤黑得发亮,纯正;而劣质的发污、发黄、发红。
而辨别煤炭优劣的最好办法是试烧,只要一烧便可分晓,比如劣质煤烧不旺,难点燃,易熄火,有异味,臭等缺点,一烧就辨出优良还是劣质!
想到这里,刘协便将煤块质量好坏辨别之法,书写在竹简上,然后传授下去。
回到煤矿的问题上,这倒让刘协不太担心,因为在后世,陕西也是一个煤矿大省,存储量可居全国第三。
尤其是秦岭一带,可是蕴含着非常丰富的煤矿。
但是开采,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挖矿,是一个大工程。
这次荀攸调集的人手,估计一大半都要扑在挖煤上面,广召石工,甚至是需要每天出五钱,请十万名石工挖煤块。
一天便需要花费五十万钱,而且这仅仅还是挖煤石工雇佣钱。
荀攸给刘协估算了下,从蜂窝煤炉的制造、煤矿的开采和蜂窝煤的调制,最后分发到每户百姓的手里,至少需要花费二十亿钱。
不让老百姓出一个字,而获得御寒之物,这本就是刘协作为天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使百姓们得到实惠,而不是被剥削,在历代汉家天子中,真正做到的,估计只要汉初那几位先祖。
比如高祖刘邦,文帝刘恒,景帝刘启。
而现在的刘协,便想要向他的先祖们,汉初的三位贤君明主学习,真正地爱怜百姓,让汉室子民们得到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
比如文帝一生,就是致力于改善农民处境。
他改革刑制,废除肉刑,改为处以笞刑和杖刑,让犯法的百姓不至于身体受到残害。
还有减省租赋,曾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曾经十三年间,全部免去过百姓的田租。
减轻徭役,废除盗铸钱令,弛山泽之禁,让汉室子民们真正得到国家给他们的好处。
当年赤眉军攻进长安,汉家天子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文帝的陵墓。有此可见两百年后,文帝在百姓心中地位何其大也!
太史公司马迁是这样评价文帝的:德至盛焉!
据说,他是汉家最好的天子,没有之一!
而刘协想说,以后这个之一会被加上!
因为朕,不仅要学文帝的爱民如子,也要学武帝的雄武英姿。
想到这里,刘协便有些坐待不住,再次下令,今年多有灾祸,则免天下臣民一年之田租,还有口赋、算赋、更赋等,今年皆不收也;而且大汉此后,租率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
同时在授田之时,五郡之民,每户可得百亩之田,钱三千钱,粮半担。
写完圣旨,交给小黄门,同时在一些亲军护卫,让他们快马加鞭传至长安城。(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