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汉武挥鞭 > 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

第七百八十七章 远徙万里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汉武挥鞭 !

    (抱歉,抱歉,更新晚了,今天要报备部门复工自查,实在太忙,非常时期,大家见谅。)

    汉八十二年,仲春二月。

    南方各郡的汉人正忙着春耕时,近愈五十万哀劳百姓已逐批进入岭南,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迁徙。

    哀劳已被除国,广袤丰饶的故土已然划归汉疆,六十余万哀劳人却只有不足半成得以归化入汉,也就只是零头罢了,余下哀劳百姓皆不得滞留在大汉境内。

    远徙万里,老弱病残皆是累赘,故真正迁徙的顶多五十万,走不了跟不上的,倒是可以埋尸故土了。

    对外族夷狄,汉廷的残暴,汉军的凶狠,汉人的冷漠,皆是理所当然且无意掩饰的。

    汉初数朝,多用募民戍边之举,每每开疆拓土,多会设郡治政,征募和迁徙数以万计的内郡百姓,前去屯田戍边。

    新郡会另开籍簿,为这些徙民重新册籍,并提早为徙民挑选适宜耕种、草木茂盛之地,让其营造房屋,并为其划定阡陌,分配田亩,更有甚者,连婆娘都“包分配”。

    今上登基后,大兴教化,繁荣工商,饶是颁布各项政令鼓励臣民生育,然至今仍是劳力匮乏。

    毕竟女子生育不似母猪下崽,况且华夏百姓自古重视子女教育,生而养之,养而教之,除却要花钱,更是要费心劳神的。

    虽不至人人都似孟母,为子三迁其家,然现今大汉民智渐开,官学教育又已大范围普及,老百姓都晓得子女养而不教,几乎等若白养,将来多半没甚么好出路。

    八千六百余万!

    此乃大农府去岁腊月汇总各郡上计籍簿,得出册籍在簿的汉人总数,饶是难以做到太过精确,然就算有部分没能统计到,也必是超不过九千万。

    毕竟华夏自先秦就已出现了册籍制度,秦汉两朝更是不断规制完善,今上登基后,诸多惠及万民的仁政也是与户籍紧密挂钩的。

    户籍很重要!

    购宅置地、佃租官田、务工营商、子女入学……

    没在当地官府册籍的“黑户”,必是活得异常艰难,况且汉廷已尝试逐步减免乃至有意彻底取消所有的丁税口赋,不再按人头向臣民额外收税了,老百姓着实没必要为了少缴税而瞒报,盖因非但没甚么好处,反是坏处不少。

    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但凡好的政令,多半无须朝廷强制推行,治下百姓也会欣然遵循的。

    不足九千万臣民,平均年龄偏低,且普及官学教育仅十余载,离“人口红利”大爆发的到来还远。

    发展及维持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至少需要八千万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口基数,除却提供合格劳动力,亦要提供足够大的内需市场。

    后世欧洲诸国之所以放下历史恩怨,签订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创立欧盟,主因正是在此。

    现今大汉的工业化方兴未艾,且是横跨一次和二次工业化的跳跃式发展,八千余万臣民是不足的。

    外族奴隶,只能作为牲口使用,饶是劳力缺口再大,皇帝刘彻和朝廷群臣也已不会容许外族奴隶涉足真正的技术性劳作。

    大汉的寻常百姓都晓得,这是原则问题,检举有奖,谁犯谁死!

    便连昔年靠羌族女奴纺织发迹的田氏商团,现今也已将提花绘本等技术性工种尽皆换了汉家女子接手,以免被大农府工部和商部课以重罚。

    在这般情形下,汉廷自是不会再大举募民戍边。

    发展内郡工业都劳力不足,迁徙百姓到边郡屯田?

    脑子没进水吧?

    十余年来,各郡县多是风调雨顺,没甚么大范围的天灾,粮食产量严重过剩,长安太仓和各地常平仓的储粮都爆仓了,没瞧见汉廷都迫使西域诸国改变饮食结构,必须向大汉购粮么?

    汉粮价廉物美,早已彻底击溃西域诸国本就脆弱的当地农业,加之汉廷极端霸道的在西域颁布禁伐令和禁垦令,凡擅自焚林垦荒者,杀无赦!

    毫不夸张的说,现今敦煌边塞一旦封禁,不出数月光景,已接近百万的西域胡人必定闹出大饥荒。

    风险自然不小,但就算出甚么岔子,死的也不是汉人,汉廷自是不会在意的。

    粮食在运送途中的损耗也不小,然买单的是西域诸国,作为倾销方的大汉,只求尽量减少境内粮食过剩造成的损失,避免粮价崩盘,旁的也不甚在意。

    降低粮食产量?

    不可能,现今的粮食过剩无疑是短期现象,随着大汉人口不断增长,将来必定能消化掉这些粮食余量,甚至难保不会出现供给不足。

    若非如此,皇帝刘彻为何心心念念想早些搞到美洲原产的玉米、番薯和土豆等高产作物。

    目光要放长远,非但不能减产粮食,还得提高农耕技艺,在维持现有耕田亩数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产,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昔年汉军诛绝乌孙,横扫西域,幸存的西域胡人不到六十万,现今却近愈百万,多半是靠吃汉粮养出来的。

    汉人身为西域胡人的衣食父母,薅薅羊毛,每岁征役收税,那是给胡人机会,报答养育之恩。

    五十万哀劳百姓,将由西域百余小国和城邦分而接纳,不收也得收!

    西域的国君和城主们皆是深知,汉廷若想要他们的命,都无须汉军亲自出手,一道诏令颁下,多的是想取而代之的本地贵族。

    多年来,西域诸国皆不得整军经武,只能以吏卒维持境内治安和保障商道,便连遇着大批悍匪马贼,都要上报西域都护府,请汉军出兵清剿。

    命不由己,又岂敢对汉廷有半分违逆?

    收就收吧!

    好在西域胡人不似汉人般歧视外族,倒不是他们道德高尚,而是放眼四顾。论起开化程度,西域胡人着实偏低,唯一值得自豪的,就只是比中亚诸国更早成为大汉藩属,托庇于汉廷的羽翼之下。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但凡强盛到一定的程度,跪下来舔靴子的外族,也会深以为荣的。

    崇洋媚外嘛,也不是后世华夏的公知精英们独有的脾性。

    总而言之,汉廷诸公不缺大规模迁徙百姓的经验,西域诸国也极为识趣,乖乖依照汉廷颁布的各式条陈着手准备,以便妥善安置将要到来的哀劳徙民。

    大汉君臣皆是知晓,哀劳徙民必定对汉廷乃至汉人抱持着不小怨恨,易地而处,谁被迫抛下年老孱弱的亲眷不顾,背井离乡,远徙万里,心里都难免悲愤。

    虽说这些哀劳徙民闹不出甚么乱子,然也不可让他们在西域之地大量聚居,得尽可能打散,让他们与近百万西域胡人混居。

    语言不通,文化不同?

    不打紧的,大不了相互械斗嘛。

    只要不阻碍商道,不袭击汉商,不聚众造反,西域胡人和哀劳人就算打得头破血流,反是汉廷喜闻乐见的。

    若真是闹大了,要烦劳汉骑止暴制乱,那就尽数擒下,顺理成章的押为奴隶。

    怎的算都不亏!

    西域胡人若是真和哀劳徙民相处融洽,汉廷反倒要多多提防了。

    皇帝刘彻本就存心借此冲击西域诸国原有的人口结构,西域内部的族群分裂愈严重,治下属民愈难齐心协力,对大汉反是愈是有利。

    后世美帝在中东搞的那些破事,差不多也就这个道理。

    天下大同?

    莫要说笑了,大同之天下,乃汉之天下,化外之地,化外之民,自是愈乱愈好,刘彻可不是教化四夷的“天可汗”,只是抱持着极端民族沙文主义的大汉天子罢了。

    故而,大批哀劳百姓必是要迁往西域的,余下的老弱病残,也是要杀的!

    五十万哀劳徙民在虎贲和中垒两大骑营的“护送”下,逐批离境,首任安南郡太守公孙敖遂纵兵屠戮仍滞留故土的十余万哀劳“遗民”!

    参骑和觜骑更是遣大批骑队,“巡狩”中南半岛,凡遇漏网流窜的外族蛮夷,杀无赦!

    至此,若开山脉以东,皆为汉疆!

    太常府文教司特意校订刊印了新版的大汉疆域图志,在各郡县的新华书局上架贩售,销量颇为火爆。

    从岭南到西域,万余里漫漫迁徙之路,贯穿了大半个汉帝国,近愈五十万拖家带口的哀劳徙民,少不得要走上大半年。

    好在沿途郡县皆已得了朝廷通令,又有过往募民戍边的详细条陈可供依循,只须按部就班的做,为路过的军伍和徙民提供相应粮草物资,既出不了甚么乱子,也可让徙民减少辎重,行进速度倒也不至慢得离谱。

    离京数月,虎贲和中垒将士皆不免思乡,恨不能早些返抵关中。

    太尉府已颁下军令,待入得函谷关,这些哀劳徙民将转由旁的骑营“护送”到西域,虎贲和中垒将士则归营休整,待论功行赏后,就可揣着鼓鼓荷囊,逐步离营探家,休个长假。

    五五端阳,九九重阳,乃是汉人颇为重视的两大节庆,要举家祭祖的。

    端阳必是赶不上了,重阳若得衣锦还乡,给父母妻儿买些好货,多少能弥补今岁年节未能阖家团圆的缺憾。

    入伍从军,自古就是刀头舔血的玩命差事,若这点念想都没有,哪里撑得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