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汉武挥鞭 > 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

第五百零五章 大农六部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汉武挥鞭 !

    汉七十五年,正朔。

    汉廷于未央宫正殿行大朝会,皇帝刘彻在接受过王侯及群臣朝贺后,当殿颁布圣谕,对大农府官制进行大幅重划。

    此事实已酝酿颇久,朝堂更大派系皆已取得共识,无非只是选在此时公告世人罢了,丞相曹栾离席出列,再在大殿中央向参与大朝的王公大臣宣读了具体举措。

    大农府下辖府司依职守化归六大“附府”,位居“司”之上,名曰“部”,六部之主掌仆射名曰“少卿”,位秩与内史等诸卿同,居九位大卿之下。

    大农府六部,是为财部,工部,商部,农部,虞部,水部。

    财部掌国库赋税,辖百官秩俸及各府署各郡县的财政收支分配;

    工部掌营工营造,辖诸多官营工坊及掌城池和造桥筑路等工役程式;

    商部掌营商诸贾,辖坊市货贩,衡准物价及大汉内外商贸往来;

    农部掌务农屯垦,辖农垦囤粮及种植,畜牧,水产,渔猎等农事;

    虞部掌苑囿山泽,辖矿藏探勘开采及官属林苑畋猎诸事;

    水部掌江河百川,辖汉境水利诸事,建坝筑堤,立渠清淤,治水以利万民。

    大农府划为六部,设少卿分掌,各部又下辖诸司,进一步细分其职守,无疑大大减轻了大农令的负担。

    然换个角度,大农令作为大农府的执掌仆射,其手中握有的权柄也难免有所减损,至少不能似过往般独揽大权。

    东郭咸阳倒是不太在意,盖因他这大农令手中还留着两大直属府司,是为集司和计司,掌汉廷各府署和各郡县的计簿账薄,握有预算及审计大权,何况中央钱庄是不归属财部的,而由大农令直接派任的钱监掌管。

    大农府的集司,计司和中央钱庄的执掌仆射亦兼任大农丞,然因大农府划分六部,多了六位秩同诸卿的大农少卿,大农丞的地位还是略低于少卿的。

    划分六大部,自要多出不少官缺员额,也正因如此,朝廷各大派系争执月余,方才彼此妥协,达成了共识。

    鉴于关陇蜀道已是动工修筑,且多是巴蜀商贾出赀承建,故出身蜀地的大农丞卓王孙升任工部少卿是顺理成章的,群臣没有任何异议。

    大农丞孔仅历任平准令,铁监,钱监,执掌过物价平准,铁业整合及中央钱庄,历练比卓王孙完整,故最重要的财部少卿非他莫属。

    皇帝陛下又将广汉太守陈诚调回长安,升任商部少卿,作为少府陈氏的继承人,将来若要执掌少府,还得多加历练,开拓眼界和格局,这位置最是合宜。

    朝臣们对陈诚出任商部少卿也没出言反对,晓得他顶多历练些时日,他必会回到少府陈氏的“一亩三分地”,协助少府卿陈煌为天家打理产业。

    大汉君臣皆是不会容许少府陈氏过多涉入大农府事务的,国库不是天家私库,不能“公私不分”。

    六部少卿已去其三,且是最重要的三大部,刘彻也不欲“吃相难看”,便将余下三部少卿交由保皇派,中立派和保守派举荐出任。

    大汉虽要巩固皇权,但朝堂上可不能搞“一言堂”,若皇帝说甚么都是群臣附和,没有半分异议,迟早是要出岔子的。

    刘彻是人不是神,总有思虑不周详之时,家有犟儿不败家,国有诤臣不亡国。

    当然,刘彻也不会任由各大派系随意推举人选,才德兼备还是必要的。

    朝臣们也是识时务的,没举荐甚么庸才。

    保守派推举了开国功臣广平候薛欧的孙子薛泽,此人确是有些才能,然太过循规蹈矩,事事依循往例,总之就是保守,难有太大建树,却也不会犯甚么大错。

    中立派则推举了太尉李广的族弟李蔡,文帝朝时,李蔡随李广从军,两人同为文帝侍从,后任武骑常侍,到得汉帝刘启即位,李蔡已因屡立军功,得赐二千石秩俸的上爵。

    待得刘彻登基,李广因功升任太尉后,李蔡主动呈请弃武从政,不再涉入军务,可见此人不是莽夫,而是心思通透的果决之人,懂分寸,识时务,知所进退。

    保皇派推举的人选可就出人意料了,要说这人选,先得说说现下大汉保皇派是甚么情形。

    太上皇刘启在位时,最坚定的保皇派无疑是老宗正刘通和丞相袁盎等元老重臣。

    刘彻登基后,朝堂元老纷纷告老致仕,似公孙昆邪等正值壮年的又多是出身军伍,为了给后代子嗣铺路,也在刘彻的帝位稳固后,主动退出朝堂,不是请旨外放,就是专心治军。

    现今大汉朝堂的保皇派势力,执牛耳者无疑是宗正卿刘歂和太常卿刘买,要他们推举人,自是要推举刘氏宗亲,举贤不避亲嘛!

    保皇派推举的乃是沈犹侯刘受,楚元王刘交的孙子,已故沈犹侯刘岁的儿子,也就是吴楚之乱中,反王刘戊的堂弟。

    楚王刘戊昔年兴兵叛乱,楚元王的子孙多受牵累,不是早早逃来长安避祸,就是吴楚兵败后被削除爵位。

    好在汉帝刘启后来得知刘戊的亲叔伯们曾多次劝谏他不要谋反,故而就重新给他们封了候,免得他们流落街头,食不果腹。

    沈犹侯刘岁虽重新得为列候,却余悸未消,便祈求皇帝准允他留在长安,不去食邑居住。

    刘启体恤这位族叔年事渐高,便是准允他留京,然刘岁终归是被吓掉了魂,先前又在逃亡途中遭了不少罪,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独子刘受就承袭了爵位,仍是留在长安。

    比起因京居令而迁居长安的刘氏王侯,在长安居住近愈二十载的刘受算是半个“地主”,与天家的关系无疑是更为亲近的,也是最早入住皇亲苑的刘氏王侯之一。

    刘受为人谦和,处事沉稳,颇得刘氏宗亲的信任,二十年来又独自撑起了偌大的侯府,确是个稳当人。

    原本老宗正刘通还想举荐他入宗正府,想等刘歂也精力不济了,就让刘受接任宗正卿,不料梁王嗣子刘买横空出世,抢先进了太常府,进而接任太常卿,明摆着会成为刘歂的继任者,故刘通也就作罢了。

    此番大农府的少卿出缺,且可让保皇派举荐一人,朝堂上的刘氏宗亲自是顺理成章的举荐了刘受,肥水不流外人田……不,是举贤不避亲。

    皇帝刘彻闻得三大派系举荐的人选,不禁哑然失笑,心道历史确有其必然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依着后世史籍记载,李蔡曾历任御史大夫和丞相,治吏改币,统筹盐铁;薛泽也做过丞相,虽无甚建树,却也算恪尽职守;刘受则历任宗正卿和大农令。

    三人确实适合出任大农少卿,看来三大派系还是懂规矩的,虽存着私心,可也没真将酒囊饭袋举荐上来。

    如此便好,政治是门艺术,妥协的艺术。

    国政繁杂,帝皇不可能事必躬亲,如何平衡朝堂各派系的势力,让他们相互制衡,才是为君之道。

    仔细权衡过三人的经历和脾性,刘彻方是为他们分派了职位。

    薛泽出任农部少卿,盖因农者乃国之大事,即便要推进农业转型,也要力求稳妥,不宜躁进,更不能搞甚么大干快上,免得如……

    刘受出任虞部少卿,他出身宗室,掌管苑囿较为方便,现下大汉的诸多矿藏又多是少府,皇室实业和田氏商团协助朝廷开采的,与皇亲国戚们打交道,刘受无疑是轻车熟路,且他也不是徇私渎职的性子。

    李蔡出任水部少卿,自是刘彻看上了他出身军伍,做事雷厉风行,且杀伐果决。

    治水向来是个肥差,免不得有蛀虫贪渎,就得派个性强悍的李蔡执掌此事,谁贪就杀谁!

    要晓得,水部属官若贪渎治水款项,搞豆腐渣工程,其危害远远大于寻常官员的贪污渎职,江河川流一旦溃堤,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浮殍泛于洪流?

    刘彻向来不屑满清的鞑子皇帝,然唯对雍正皇帝将治水贪官凌迟之事,觉着做得对极了!

    不将之炮烙凌迟,不足平民愤!

    新官上任,自要拔擢些信得过的部属,刘彻倒也没插手,任他们自行拔擢辅官,只要通过公府核验评鉴即可。

    所谓“辅官”和“属官”是有区别的,属官是经过官僚体制逐级历练上来的,类似后世的“事务官”,辅官则具有幕僚的辅佐性质,类似后世的行政助理。

    大农府虽重划六部,然下辖诸多府司的属官没有过多变动位秩,只是调整职守和辖属,故出缺的员额多是少卿辅官,譬如新设的少卿丞,少卿长史之类,其官秩就比照下辖府司的同类官员,往上拔一级,然除却少卿本人,其辅官对下辖府司是没有管辖权的。

    简而言之,六部少卿虽另开“附府”,然其性质类似后世的秘书处,辅官们有秩无权,更不会如各府司仆射般,能跟随公卿上朝。

    饶是如此,群臣们也颇为满足了,这么些官缺足够他们举荐乃至安置自家子侄的,没实权就没实权,若是真有才能,总能出头的,若没真才实学,就帮着少卿们打打下手,跑跑腿,好歹吃着皇粮,饿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