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一代武后 > 131|1.28|

131|1.28|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一代武后 !

    魏氏带着兵马回胡马关之时,京城里的圣旨也已经到了。

    萧安顺利掌了三关,想来是之前石奎把萧安粮草被烧之事上奏朝廷,皇帝下了决心了。

    要一个女人跟朝臣们一道为臣,朝廷里自然是不依的,不过当今疑心病重也没把江山动摇一二,就证明了其手段从来都不差。

    对着朝廷里吵闹的话,皇帝听得不耐烦了,直接道:“既然诸位卿家都不愿意萧安掌三关,那不如就诸位亲上战场抵抗蛮夷?”

    皇帝这句话一出,就平息了泰半的反对之声了,自古文人从武的也不少,然而那不少里在朝廷里绝对算不上多。

    亲上战场这四个字,完全把住了许多人的脉。这些人,苦读诗书二三十年,筹谋万千才走到皇帝的面前,能在皇帝面前体面的说上那么几句话,可不是要到边关里去送死的。

    纵然有的人不觉得萧安厉害,不过是狗屎运比较好,他们也不愿意自己去赌那一分可能来。

    所以到最后,皇帝还是下令让萧安一个十五岁的姑娘就掌了三关了。

    发了这道旨意后的皇帝,散朝之后见太子来见自己,显然是朝中之事不明白,就与太子说到此事,“我连侯爵都给了她,再给她三关军权也没什么。我是皇帝,我做什么都不容别人反对。这才是皇权。”

    太子就算是并不这么以为,此时也不会当着皇帝的面说出来,道:“只是她年纪还年幼,这样做只担心把她给养得轻了。”

    皇帝却是一笑,“太子啊,这样难不成不好?”

    太子是不能说自己亲爹下的决定太轻忽了,担心萧安担不起重任,又担心萧安年纪轻轻当上了三关的大将军反而骨头轻了,害了三关。

    不过皇帝这个决定好不好,太子却不好回答,只得道:“儿臣愚钝。”

    与皇帝是千辛万苦坐稳了皇位不同,太子身为嫡长,只好活得好好的,就是个傻子,下面的人也愿意拥立他继位,所以在皇帝看来,这环境并不合适太子成为自己更满意的继承人。

    不过为人父者,对自己子女多有慈父心肠,自己受过的苦,也不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受,明知太子需要从小打磨着走却都处处舍不得,也只能时不时的指点了。

    “能带着三千人在一台关截杀山跋族一万将士,就已经很不容易了。这样的军功,这样的年纪,不着重奖励,如何激励军心?”皇帝自然也不是真只顾着自己喜欢就心想事成,实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萧安是太年轻,还是个姑娘,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皇帝才会更要重赏,也好让边关将士知道,守关杀敌不看别的,就只看各自的本事。

    就是三关没有萧安冒出来,皇帝也会在其中挑一个出来,格外的重赏。

    “只是封侯都已经过了,这赐大将军之位是否不妥?父皇,萧家……”太子欲言又止。

    他并不是很明白,在萧家跟三关牵扯不清的情况下,自己的爹怎的就放心放萧安掌三关。

    皇帝带着太子往花园里走着,看着这冬日里的风景,教导他道:“她已经取得了先机,越过了风吼城里的诸人,先前往一台关,随后又得了大胜。其实朕也是没得选。但凡三关里有别的人有她那么一分出息,爵位都落不到她头上去。”

    不是皇帝非得赏赐萧安侯爵,实在是三关里扶不起的阿斗太多了,地头蛇还被强龙给压了,又怪得了谁。

    皇帝想着自己都摇头,“三关里能眼睁睁地让萧安去出头,就足以看出三关里有多少问题所在。还有石奎上报朝廷的这些事,整个三关,该换一换了。”

    萧安在皇帝眼里,无疑是聪明的,所以他也能猜出聪明人的行事来。

    就是萧安姓萧,皇帝也有自己的看法,“她自幼跟魏侯一道长大,与南阳侯本就父女情浅,一个撺掇着自己母亲跟父亲和离,放火烧父亲新房,处处要陷父宗于死地的孩子,你觉得她会向着萧家?”

    萧安在京城里那些动作,真正又骗得了多少人?不过是在萧家有人替魏侯申冤之前,都不想管闲事罢了。

    皇帝想知道,自然也能知道里面的一些事情来,至少萧安做这两件事的时候收尾并不怎的好,或者说是根本就没想过要避讳不让人知晓。

    “就是南魏,她宁愿被萧家拖累也不愿意改姓,也足以看出她对南魏的看法了。”皇帝又道。

    南北魏如今合宗也是大势所趋,要一般的姑娘,就算是再大的气性,怂恿完父母和离,火烧了父亲新房,看着父宗倒霉也该是气消了,之后也该好找个靠山从此好好的嫁人。

    像萧安这种,摆了父宗一道,回头也不要别人伸出来的橄榄枝,自己跑边关去打算从军的姑娘,皇帝摇头,“就这气性,这身本事,不放在边关可惜了。”

    当然,最关键一点的因素,皇帝也不介意告诉太子,“三关里如此混乱,该有一个外面的人去理一理了。这个人是谁,都比不上萧安这样的身份够好。”

    三关是萧家掌了三代,可萧安跟萧家的关系并不好,然外祖魏侯这一系,也零落了下去,六关如今在常乐手里,常乐对魏侯再忠心,这六关也回不到魏家人手里了。

    父宗母族都不靠,自己又有手段能力在,这样人才更能为人所用,也更不担心被人忌惮。

    “何况,不过是个姑娘,没什么可担心的。”皇帝道。

    太子却不这么觉得,道:“父亲,就是萧安封侯掌三关了,也是迟早要成婚的。”到时候便宜的,也不过是萧安的夫家,以萧安如今的身份地位,再尴尬也不太会随便嫁个人,对方必然也会大家族出身。

    皇帝却听得哈哈大笑,“太子,于我们而言,男人也好,女人也罢,只要得用,并无什么妨碍,他们都是大庆的子民,理应为大庆出力。不过于那些讲究阴阳协调,男外女内的家族而言,谁会娶一个女将军?”

    当然也有人会愿意娶,毕竟那是实打实的军权在那,太子欲开口,就听得皇帝道:“就是有人愿意娶,萧安难道就愿意嫁?”

    太孙一脸不解,皇帝就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其实还是太年轻了,道:“这天下再厉害的男人,都喜欢比自己弱的女人,念着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可这天下的女人,谁又愿意嫁一个比自己弱的男人?”

    萧安未来的婚事便会尴尬在这里,她看得上的必然看得上她,看得上她的她未必看得上对方。

    不过皇帝更觉得,萧安这脾性嫁不出去的更多,谁家娶媳妇儿是娶个跟男人差不多的回去,她又哪愿意找个人嫁了给自己找些拖累出来。

    一个无父宗母族支持,又嫁不出去的女将军,对上了三关里的复杂势力,谁输谁赢对皇帝而言也没那么重要,最严重也不过是两败俱伤,如此皇帝也正好好插手把三关彻底的掌控在自己手中。

    至于萧家,皇帝看着远处已经快结冰的水池。等到边关的一切处置妥当,就该是算萧家帐的时候。

    至于如何处置,皇帝心里早就有了想法。

    萧安做事手段之利落,在接到皇帝任命的圣旨后,就让太孙开了眼界。

    如皇帝所想,在当将军上,萧安一直都是个聪明人,所以当她要拿下孟家与邢家之时,军中并没有异动。

    太孙不明白,萧安自己却比谁都清楚,图海族携二十余部落攻打胡马关给了她太多的好处。

    至少在胡马关的四万人马,在这一月里,都被她收地服服帖帖,对边关的将士而言,军功是比圣旨还要有说服力的东西,何况萧安还趁此机会提拔了许多底层的兵官上来。

    整个三关的军中,倾向萧安的人已经有了极大多数。

    孟家与刑崇的罪名是渎职,还有与秦泰的案子相关,已然是族灭的下场了。

    在胡马关里跟着萧安的,也还有孟家人,交给石奎的之不过是与刘希庭有亲的那一支,别的萧安还特地写了请功折子上去。

    太孙知晓孟岭的事情朝廷里还没给个说法来,就与萧安道:“他当有大功。”萧安如今是三关大将,再替孟岭写一封请功书也无妨。

    萧安正坐在案桌前咬笔头,“不知道该怎么写。”

    孟岭死得太过悲壮,萧安多少知道点朝廷里的那些人的德行,到此时终于知晓了多读书的好处,也想将这事儿尽量写得圆满一点,让朝廷里的人能给孟岭给点东西留给后人作依仗,不然就那一家子老幼妇孺在边关里哪活得容易。

    只是萧安着实没有写好听话的天赋,到最后怎么写都觉得不是很妥当,还是比不上那些看不上眼的读书人手里那支笔。

    能让自己这种只识字的都能感觉到差距,萧安难得的觉得人生有些挫败,干脆就交给了太孙,理由也正大光明,“我没得用的人。”

    大将军身边也有文职的,许多时候都是由幕僚充当,不过萧安才接管到三关的军权,皇帝的圣旨也才下,自己的幕僚班子都还没能组建起来,就别提别的了。

    萧安给得是理所当然,太孙读书好歹比她多,就是写的那一笔字也比她强,想来写封折子还是行的,然后自己拿过来腾一回就好。

    其实太孙就算是读书比萧安出息许多,在写折子上也没多少天赋来。

    朝廷里就有人能把一件事儿洋洋洒洒写上一两千字下来,还让人百看不厌,读起来也能朗朗上口。

    这等本事,太孙也没有,也跟着咬了会儿笔杆子,勉勉强强的写了一封出来。

    这勉勉强强也比萧安的文笔强到哪里去了,萧安拿过来一看,不得不佩服,到底是读书人写的东西,不管是看起来还是读出来,都比她干巴巴的几行要强。

    孟岭的事早就上报朝廷了,如今萧安当上大将军,再请军功,其实也是不想他这一支被孟家牵连。

    萧安把太孙写的抄了一遍,又开始写别的。

    跟着他的人,哪些需要提拔,提拔的理由,建了多大的功,杀了多少敌,这些都是要写清楚的,也是兵部建议皇帝任命的依据。

    这一份就不用太孙动手了,自己稀里哗啦写了一大片。

    魏氏、刘贞是排在最前面的,不管是在一台关还是在胡马关,他们的功劳,谁也抹杀不了。

    萧安自己都当了大将军了,请封起官儿来也半点不避嫌,从上到下,能写的也全都写了。

    然后还有给六关那三千将士请功的折子,六关剩余的将士在胡马关也打了许久,加上常凤带来解围的六关将士……

    就光写请功的,给阵亡将士要抚恤银子的,也得写上好几日。

    等着把这些写完了,萧安才得跟常凤见了一面。

    这是常凤第一次领兵,虽然打得艰苦,然而能胜,就已经极为满足,再见到萧安,看起来也多了几分杀伐之气来。

    萧安身上有伤,连折子都是躺在床上,在面前摆着一张案桌上写,见常凤也只得躺在床上。

    也是常凤要忙着安置自己的人,到如今才有时间见萧安。

    萧安当了大将军,她心里自然也高兴,也夹杂有羡慕,不过等看见萧安躺在床上后,心思就被引到萧安的伤上去了。

    “听姑母说,你肚子被捅了个大洞,到底怎的回事?”常凤扫了一眼萧安的腹部,有些想掀开被子去看。

    萧安倒不太在乎这个,就把自己干的事儿说了。

    常凤一听就扬起了眉头,一副十分凶恶的模样,“你是一军主帅,这种事交给下面的人就行,何必你亲自出马?如今运气还不过是被捅了个窟窿,若是有个万一,你不就白搭了?”

    就是被捅了个窟窿,也有就那么惨死的人,萧安能活着也都是运气太好。

    萧安点头保证,“没下回了。”

    这保证,常凤就不会信,只是问道:“疼不疼?”

    萧安也不瞒着常凤,更不用在常凤面前装,连连点头,诉苦道:“被刀子捅的时候还不疼,后来封伤口的时候疼晕过去了。”

    战场上堵血,基本上是用刀子烧红了或者是火把往伤口上烫,就跟烤肉一样,那一瞬间飘起的糊肉味儿,亏得萧安当时就疼晕过去了。

    也只有萧安这种不怕死的人,常凤叹气,就是她自己在战场上,少不得也要许多人护着,是不愿意干她爹跟萧安这种冲在最前面的事儿的。

    常凤伸手想去摸一摸萧安的腹部,最后还是把手收了回来,说起了自己领兵之事。

    打仗从开都不是件容易事儿,萧安是从小见得多了,所以有经验。常凤的经验比萧安少得多,所以这一路上就受了许多的苦。

    不过当时就她一个姑娘带着亲兵,遇到再多的苦都只能忍着,就是见到了魏娘子也不好说出来,只有在萧安面前,才没有半分拘束。

    萧安在一旁听着,偶尔问两句,最后点了点头,“一开始,都这样过来的,不过女人总比男人要难,熬过来了就好。”

    女人要在军中建业当然不容易,要比男人要难上数倍数十倍,不过好在她们两个投胎投得好,有个好爹好外祖父,那数倍数十倍就可免去,倒能跟这军中男儿们一条线上起步,更甚至是比一般没有背景的士兵更有上升的机会。

    常凤第一次领兵,对战事的判断不够准确,战术运用不够熟稔,也不能在极快的时间里跟将士们打成一片(俗称不要脸),然后被人质疑都很正常,就是常凤亲弟弟第一次领兵,也得遇见这些问题。不过是因常凤是个姑娘,所以要更不能服众一些。

    如今常凤都带着人到了风吼城了,就证明了自己的本事,这些问题,日后再遇到要如何处置都不难了。

    常凤倒不在意这个了,她在意的是,“这回这功劳,你写请功折子?可别让我爹写。”

    让常乐写,常凤就屁都捞不着一个了,她千辛万苦这么久,可不是为了什么都捞不着到时候跟着她娘去京城里嫁人。

    萧安道:“京城里也没什么不好。”

    常凤低声道:“可里面太复杂了,我就怕到时候牵连到我爹,还不如留在六关里的好。”

    以常凤的身份,要是进了京,在婚事上比在六关里能更有选择的余地,就是嫁进公侯伯府都轻而易举。

    然而联姻连的是两家的权势,京城里一年又一年折腾的,也不过是那些抄家灭族的大事儿,被牵连的可能自然不小,常乐在京城里没有根基,常凤不愿意嫁到京城也算是件好事儿。

    当然,这也是分人,要常凤当得起当家主母,能审时度势,看得明白京城里的那些风云,替父宗先在京城里打个基础也未必不行。

    可惜的是不管是萧安还是常凤,自幼学的都不是如何当一个合格的当家主母,而是如何在这边关的战场上奋勇杀敌。

    所以对嫁在京中之事,不管是萧安还是常凤,都没多大的兴趣。

    萧安就道:“我写就我写,估计也最多一个百户、千户下来。不过你还是跟你娘说好,别让她操心。进了京,也别当在边关的时候,能不开口的就别开口。”

    “其实也不比边关自在。”萧安也算说的大实话。

    常凤只要能留在边关就好,其实百户千户她倒是并不在乎,现在得了萧安的保证,心里就松快了起来,说到别的事儿,“孟家跟邢家你要怎么处置?”

    萧安道:“我能怎样?送回京中去给陛下处置,到底是陛下亲点的副将。”

    常凤眼珠子一转,就明白了萧安的意思,三关里刘家已经被她弄死完了,实在是不合适再出手,“也好。那那边太孙呢?还回六关不?六关里的人都抓起来了,他还查不查六关?”

    萧安瞪眼,道:“没问。”

    她先是忙着要给自己外祖父翻案,然后又忙着给三关打仗,这事儿她压根儿都忘得一干二净了。

    至于常凤,要不是她爹是六关大将,她铁定也不会记得这么清楚。

    常凤见萧安不知道,就问到别的事,“那给魏侯翻案的事情,如今朝廷里有什么消息没有?”

    萧安倒是不急了,“都给我封侯了,又有三关商会的事情在这,都迟早的事情,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拼死拼活的打仗,不就为了能压着那些人,好别对自己外祖父翻案的事情多说嘴。

    “可我瞧着姑母那边……”常凤也不喜欢魏家大舅母,那心胸实在是太小,嘴又不讨人喜欢。

    萧安倒是不在乎,“他们早跟南魏的连上了,我跟我娘只管给外祖父翻案了就好,别的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魏家自己的事情。”

    常凤明白萧安的尴尬,当初被魏侯养着之时的尴尬,如今面对魏侯将要翻案之后的尴尬,也不怪她不愿意改姓魏,宁愿顶着不喜欢的萧家姓来。

    “不是还有大表哥?他总没那么糊涂。”常凤只好劝道。

    萧安哼了一声表示不高兴,道:“随他们自己,爱怎的就怎的。”只要北魏血脉能保存下来,自己外祖父的冤屈能够洗清,其他的事儿她也没那么傻去多手多嘴。

    “你也别去多嘴。”萧安嘱咐道。

    送走了常凤,张传就滚了进来,跟萧安道:“刚才那是常大姑娘吧?”

    萧安瞟了这人一眼,刮了胡子倒显得年轻了,道:“你在六关这么多年,还不认识她?”

    张传坐了下来,自己给自己倒了茶水,“我哪是不认识,我就觉得把她拉到三关里来挺好。”

    常凤跟萧安一道长大,感情深厚,当亲信培养再合适不过的人。

    萧安却是一笑,“你觉得可能?”

    张传给自己打脸了,“就当我胡说八道。”

    常凤是常乐的女儿,又不愿意随便嫁人,要跟萧安一样建立军功,就一辈子不可能在三关里来。

    “可惜啊。”张传叹气。

    萧安没觉得有什么可惜的,“邢家孟家倒了,胡家倒是可以提起来,萧家要压一压,乌家……”

    张传忍不住再叹气了,“胡家拿什么提?萧家怎么压?乌家可是实打实的军功摆在那。”

    萧安倒不担心,道:“上面几个是换不成的,下面的人可以换,就按照我拟的那个单子来,每家都插几个进去,各个分化。”

    有人的地方就有势,这是避免不了的,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化解,不让势成大势,威胁到主势的地位。

    张传点头,“这样也好。”

    不管是比萧家的平衡之术,还是魏家的借势都要强一点,至少要有人想算计萧安,就没那么容易了。

    萧安就道:“你来就为说这事儿的?”

    张传摇头,从怀里拿了张图纸出来展开在萧安面前,“这是将军府的地形图,你可有要改动的地方?”

    皇帝把将军府赐给了萧安,张传并不觉得萧安喜欢现在的格局,因此在住进去之前,想让萧安先看有哪些地方要改,然后才挑个好日子入宅。

    萧安看了一眼图纸,不满意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便伸手指,“这、这、这……这些都得改一改了,别弄那么多石头堆在那,全改成房间,好让人住里面。”

    三关里的将军府并不小,萧安却还要多建房屋让人住,张传歪着头看萧安指了半天,道:“你打算让?”

    萧安点头,“嗯,阵亡将士,家中老人要是无所养的,孩子无所归处,都养在将军府里来。”

    张传把图纸一收,“只怕你好心未必有好报,别人不知好人心。”

    萧安却是道:“孤老幼子,无处可依的可住,就是他们有自己的心思能与我做什么?”

    年老的还得靠着将军府养老送终,年幼的还得将军府当自己的出身依靠。人当然不是谁都心好懂感恩的,然而萧安也不是冤大头让人算计,早就想过那些可能了。

    张传的想法跟萧安的不一样,想跟魏氏先去说一说了,就把图纸往怀里一揣,道:“这事明日我们再细谈。”

    结果明日复明日,萧安也没等到张传说将军府休整的事情,倒是把皇帝召太孙回京的圣旨给等到了。

    “不去六九关查了?”萧安觉得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