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大宋不怂 > 第288章 官家请客

第288章 官家请客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大宋不怂 !

    却说不知是李申之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还是只为了与朱熹刷好感,在开学典礼上单独将朱熹叫起来发言。

    古人点名的时候,习惯加上籍贯,一来避免各地口音不同发音不准导致的误会,二来也避免了同音不同字重名的现象。

    比如朱熹被点到名字之后,起身回道:“学生‘胡’建朱熹。”

    相当于给名字上了个双重保险,极大地降低了误读的几率。

    起身之时,朱熹后退了一步,避开身前的座位,恭恭敬敬的作了一个揖。

    李申之受了小夫子这一拜,腰杆都挺直了三分,自我感觉形象都高大了起来。

    不管后世之人给朱熹造了多少谣,亦或是在朱夫子头上扣了多少屎盆子,这位朱夫子都是春秋已降唯一的圣人。

    公认的圣人。

    能与圣人过过招,甚至将圣人辩倒,哪怕只是一个幼崽状态的圣人,多少都能满足自己的一些虚荣心。

    朱熹施礼之后说道:“请问先生,为何学府之内不教孔孟之道,反倒是教一些工匠之术?”

    简言之:人家是来做学问的,不是来学手艺的。

    学子们入学有些日子了,对学堂有了大概的了解,也上了不少的课。

    就拿朱熹来说,嘴上是在质问李申之,其实最爱上光学课了,下课之后还要缠着匠人老师们问许多问题,把匠人们都给问怕了。

    李申之点了点头,示意朱熹坐下,目光环视了一圈,问道:“诸位可知,人为什么能活着?”

    开口就是灵魂拷问!

    在场之人,不论是先生还是学生,全都竖起了耳朵等着李申之的高谈阔论,就连老学究张浚的好奇心都被拉满。

    李申之稍停顿了片刻,等众人迫不及待时,才猛地一拍桌子,笑着说道:“吃饭啊!”

    寂静。

    李申之的笑容逐渐变得有些尴尬,明明是个段子,为何却没人笑?

    清了清嗓子,李申之立马换成了一本正经的腔调,继续说道:“真理喻于毫末之中。人若没有饭吃,还怎么活?人若是不活,还怎么做学问?”

    台下的先生跟学生怎么想的,李申之不知道。但是身边张浚点了点头,给了他极大的信心。

    李申之再问道:“我再问你们,种地是不是天下第一大学问?”

    不等众人回答,李申之说道:“瞧不起种地的人,先问问你自己吃不吃饭。”

    朱熹微微皱起了眉头,虽然李申之的话很有道理,但是他却觉得哪里不对劲。

    李申之其实是用了一招混淆概念的诡辩论,将完全不相干的两个体系强行联结在一起,头一次听到这种论述的人一时难以分辨。

    然而李申之的这种诡辩并不是要辩倒谁,而是要引出他建立应天府学院的初衷。

    李申之继续说道:“有谁知道种子为何能生根发芽,长出稻米呢?”

    种下种子能结出果实,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怎么还要问为什么呢?

    “为何老鼠埋在土里却长不出老鼠呢?”

    有些年岁大一些的学子已经露出了窃窃私笑,觉得李申之魔怔了。

    忽然,李申之问道:“人为何生而为人呢?”

    趁着众人处于懵逼的状态,李申之说道:“应天府书院可以告诉你,欢迎大家到来。”

    不知是谁率先鼓起了掌,李申之在掌声中退场,给朱熹留下了无限的悬念。

    理学和新学都是很好的学说,道学先生也没有错,错就错在华夏不需要那么多的道学先生。

    一个繁荣的社会需要大量的农民、工人、手工艺人,而不是哲学家、艺人。

    哲学家就像一道菜里面的盐,没它不行,但是太多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真要是一丁点盐都没有,也能凑合着吃,至少饿不死人。但是光吃盐,肯定吃不饱。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并不是一开始便学的理学,更不是由他创造了理学。

    事实上,南宋理学的昌盛有着一定的偶然性。

    理学又叫洛学,最早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的周敦颐,与王安石的新学对立。用现在的话来说,一个搞理论研究,一个搞工程应用。理学便是理论,新学便是实际应用。

    前文说过,北宋亡了之后,官方将亡国之祸归结到了蔡京身上,而蔡京通过新学打压政敌,自诩为王安石新学一派,因此蔡京被清算背黑锅的时候,连带着王安石与他的新学也被打倒,理学便乘机崛起,被扶持成为了官学。

    看似学术流变,其实不过是一群无耻之人搞出来的政治斗争罢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还要去计较到底理学和新学谁更好,谁更有利于华夏发展的话,岂不是变得比古人更迂腐?

    朱熹作为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才,李申之要让他走上真正的理学之路——科学。

    李申之成功地将“科学”的种子种到了学子们的心里,假以时日,必能有丰厚的收获。

    而在此之前,他还需要先做完第三件事。

    赵官家派人来应天府,请李申之到临安府一叙。

    赵构专门用了一个“请”字,搞得李申之与张浚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赵构到底打着什么心思。

    更奇怪的是,赵构只“请”了李申之一人,并没有请张浚。

    张浚倒是不以为忤,反倒觉得理所当然。应天府这么大的动静,朝廷必然在应天府安插了情报机构,李申之在应天府的作用赵官家是知道的。

    官家的心思猜不透便不再去猜,去一趟临安城便什么都知道了,正好李申之也想回一趟家,看一看自己在这世上唯一的血亲:李红霞。

    临送走天使之时,李申之多嘴问了一句:“官家只请了下官一人吗?”问话的时候顺势递过去一锭银子,足有十两重。

    天使悄默声地将银子收下,说道:“听说还有川陕的吴璘。”

    吴璘?李申之仿佛知道赵构想要干什么了。

    ……

    与此同时,驻守在川陕兴元府(汉中)的吴璘也刚刚迎来了朝廷的天使。

    不同于李申之的桀骜不驯,吴璘一副小心翼翼的样子,而宣诏的天使对吴璘更是恭敬有加。

    赵构对李申之是又爱又恨,却从来没怕过李申之。

    而对于吴璘,赵官家多少有些心虚,担心吴璘拥兵自立,导致南宋直接少了小半壁江山。

    为何?

    李申之的家眷都在临安,而吴璘没有一个亲人在临安。

    虽然吴璘的后人真的在川陕脱离了大宋朝廷,但此时的吴璘,依然是一个对朝廷忠心耿耿的封疆大吏。

    接到诏书之后,吴璘没有片刻的耽搁,当即启程。

    兴元府距离临安府将近三千里远,道路更是难走,旅途远比李申之从应天府要艰难。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所预谋,李申之与吴璘在同一天到达了临安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