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我的超级黑科技帝国 !
“吼!!!”
夜空之中,从玉皇级宇宙战列舰上投下来的牵引光束,直接牢牢的将那只翼龙锁定在了半空中。
那只翼龙疯狂的煽动翅膀,想要尽可能多的获得一些动力,好挣脱电磁牵引光束的束缚。
然而科技的力量,又怎么可能是它所能够挣脱的呢?
最后这只翼龙,以及骑在它身上,像是驯龙高手一样的淡银色小饕餮,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朝着玉皇级宇宙战列舰那边飞去。
“咔嚓!嘭!”攫欝攫
下一秒钟,从玉皇级宇宙战列舰上飞下来了一个大型钢铁牢笼。
这种钢铁的材质同样是液态金属,同时在牢笼的四周安装了喷射器,让其能够拥有在天空中飞行的能力。
大型钢铁牢笼一下子就将翼龙和那只淡银色的小饕餮关了进去。
“嗖!”
很快,这两只外星生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飞向了夜色之中,随后在夜空中消失不见。
至此,突袭大唐科技的一众外星生命,除了被捕获的翼龙和淡银色的小饕餮之外,尽数被人类所歼灭。巘戅书仓网戅
叶凡不知道他所歼灭的外星生命,是否对它们造成了严重损失。
但是至少从目前的状况可以看出来,这些外星生命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存在,它们也是有弱点的,它们也是可以被科技所制裁的。
“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地震仪监测,开始24小时监视全国范围内所有可疑的地下活动,防止突袭的事情再度发生。”
此时,在歼灭了所有的外星生命之后,叶凡再度通过起源下达了命令。
随后,在叶凡的身前再度出现了一副全国地图的全息投影。
这一次的全息投影是分为两面的,叶凡这一面所看到的,是全国的大范围地形图,可以精准的看到某一块地区的完整地形。
而记者那一面所看见的,只是一副普通的全国地图,跟互联网上流传的地图并没有什么两样。
地形图其实也是军事机密之一,在这样的一场直播盛况面前,叶凡可不想将不必要的东西透露出去。
这一次的叶凡所建造的,是遍布全国的地下震动监测点,是用来防御这些外星生命从地下袭击的“天网”雷达。
此前地震监测仪并没有实时开启,只是被设定为三十分钟扫描一次,用以最大程度的节省能源。
因为地震监测仪要深埋在地下,不能依靠太阳能等东西来补充能源,同时它的体积非常小巧,根本装不下太大的电池。
即便是以同体积之下最大容量的超级电池,也只能支撑地震监测仪30分钟一次的扫描,持续半年的时间。
如果开启到实时扫描的话,每秒钟都会扫描一次可疑的震动,同时将数据经过计算,排除是汽车,或者是普通地质运动等,同时计算出最精确的数据发送到大唐科技总部。
这需要消耗非常大的能源。
所以每秒钟扫描一次的全功率开启状态的话,每一个地震监测仪只能提供48小时的续航。
等到电能耗尽之后,必须要将它们从地底下挖出来,安装新的电池再继续深埋到地底下。
这需要消耗非常大的工程。
所以有规模有间断的扫描,是最好的。
然而也很容易被摸清楚扫描规律,从而避过扫描的间隔期进行突击。
但是叶凡下达了全功率开启地震监测仪,很明显就是下定了决心。
他要将全国隐藏在地底下,蠢蠢欲动随时准备突袭的外星生命,在48小时内一网打尽。
如果不能够在48小时内将它们一网打尽的话,那么敌方再度从地底下利用坑道虫发动突袭,那么他们只能处于被动的一方。
地震监测仪这一项技术,也是叶凡花了不小的声望值才兑换到的,同时每一个的造价都非常高昂。
在全国范围内深埋布置,单单是成本的造价就高达一千五百亿,还不包括后续进行维护的费用。
地震监测仪的科技含量非常高,跟古代张衡所发明的地动仪并不是一个东西,但是原理实际上是相同的。
张衡所处的汉朝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据记载,自和帝永元四年到安帝延光四年的三十多年间,共发生了二十六次大的地震。
地震区有时大到几十个郡,引起地裂山崩、房屋倒塌、江河泛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
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
当时利用这架仪器成功地测报了西部地区发生的一次地震,引起全国的重视。这比起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七百多年。
汉顺帝阳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了铜球,掉进了那个蟾蜍的嘴里。
当时在京师的人们却丝毫没有感觉到地震的迹象,于是有人开始议论纷纷,奇怪地动仪不灵验。
没过几天,陇西有人快马来报,证实那里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开始对张衡的高超技术极为信服。
陇西距洛阳有一千多里,地动仪标示无误,说明它的测震灵敏度是比较高的。
但由于历史久远张衡地动仪已经失传,没有留下实物与图样只留下一些简略的文字记载。厺厽书仓网shucang.cc厺厽
从古至今,有很多人都质疑地动仪的真实性,但是地动仪是否真实存在过,已经是无从考究了。
当然了,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那么当时的科技水平是非常高的。
毕竟要如何区分近处和远处的震动,以及分辨是马车经过引发的震动,还是房屋倒塌,人群涌动等引发的震动,亦或者是远方的真正地震,都不是用普通的铜和铁所制造的架子所能够预测的。
这必须要超高精度的传感器,以及大功率的地下声呐系统,还有能够承担数据分析处理的高强度计算机,以及强大的能源,才能够做到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