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
当南平顾家在京兆的旁支子弟在一夕之间全都毙命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整个京兆朝堂都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旁支子弟,计有五十来人,他们有的是原本就在京兆安居的,更多则是从大安朝各地陆续来到京兆的。——为看望卧病的族长顾崇而来。
这些顾家子弟个个都是青壮盛年,而且个个都身体康健,却在一夕之间没有了气息!
据说,他们的死状极为可怖,全都眼睛瞪得大大的,仿佛遭受了巨大的惊吓,惊惧而死死不瞑目。
顾家族长顾崇听到这个消息后,眼睛都翻了白,现在已经是进气多出气少了,明珠大街的顾家哭声震天,整条街道都听得到。
一族子弟乃是一族的根基,乃是一族得以繁茂生息的前提,纵顾家是累世望族,纵顾家子弟众多,但是一下子死了这么多子弟,哪怕都是旁支子弟,对顾家来说,绝对是动摇根基、元气大伤!
甚至,还不紧紧是根基动摇、元气大伤,而是关系着顾家生死存亡的时候了。
毕竟,自从顾家迁族移宗之后,就已经元气大伤,短短六七年当然没有养回来,如今再出了这样的事情……京兆许多权贵都已经摇摇头,叹息一声了。
这些权贵比一般人更加清楚,“人”才是最重要的,是一个家族最根本的基础,一旦没有了“人”,不管这个家族想做什么都不可以了。
非但家如此,国也是如此。
史载秦国大将白起坑杀了三十万赵国士兵,从此强大的赵国一蹶不振,再也没有了与秦国争霸天下的资本。
如今顾家遭受这样的大灾,怕是“南平顾”以后都会名不副实,乃至逐渐消亡了。
叹息之余,这些权贵也极为讶异:顾家这些子弟是怎么死的呢?都在一夕之间暴亡、死状可怖,怎么看都是死于非命!
死于非命……
京兆权贵们想到了先前街头巷尾都传得沸沸扬扬一事,都忍不住眼神微变,然后沉默下来,内心却是震惶不已。
他们已经知道,事情已经越来越严重了,现在绝不是他们开口的时候。
随着顾家嫡枝顾璋在京兆敲响登闻鼓、伸冤陈诉后,京兆朝堂陷入了奇异的死寂,朝官不由自主地将目光投向了城西汪府:
汪督主的夫人,难道真的懂得巫蛊之事?
汪府中的汪印和叶绥,虽然没有像权贵们那么震惊惶恐,却也同样感到意外。
“顾璋已经去敲响登闻鼓了,为顾家那五十条人命伸冤。顾家如此,根基都快没了,韦皇后的确够狠!”汪印这样说道,神色还是如往常那般淡漠,什么都看不出来。
缇事厂在承恩公府有探子,他是要借承恩公府和韦皇后的手来杀顾璋,但是他没有想到,死的不是顾璋,而是顾家五十多名旁支子弟!
从效果上来说,当然是五十条人命比一条人命更加震撼。
韦皇后和韦家行事,比他所预料的胆大和狠绝!
五十名旁支子弟,怕是顾家五分之四的旁支子弟了,等于是顾家绝大部分的子弟,还是青壮盛年,难怪族中顾崇会晕死过去。
韦家这一招,当真是釜底抽薪,如此一来,顾家这枚棋子也算是用到尽了。
叶绥笑了笑,却有不一样的想法:“大人,韦皇后胆敢有这样大的手笔,焉知不是顾璋足够狠?以我看,这件事顾璋定然知情。”
并且有极大的可能,这件事情就是顾璋也参与其中!
这一世顾璋虽不像前世那样位高权重了,但一个人的本性是很难更改的——她实在太清楚顾璋的狠绝了,前一世可是能将岳家全部送葬的人!
现在顾家都已经是这种境地了,巫蛊之事就是顾家的临死反扑,为了恢复顾家往日的荣光,顾璋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
更何况,死的人还全都是顾家旁支子弟。
顾家嫡枝旁支差别甚大,嫡枝的地位崇高,对旁支子弟有生死予夺的权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顾家嫡枝旁支绝不是一条心,嫡枝所做的许多事情,旁支都是不知道的。
这也是她前一世只拔除顾家嫡枝、留着旁支的原因。
现在顾家子弟死的全是旁支子弟,而且这些子弟全部都在京兆,这明显是经过族长顾崇召集的。
顾家子弟来到京兆需要时间,绝不是韦皇后想舍弃顾家就能杀掉这么多人的,她估计,早在顾璋谋算巫蛊之事起,就以族令召回这些子弟了。
召他们来京兆送死。
“哦?”汪印略略扬眉,倒有些诧异:“顾璋真的如此狠?不过很可惜……”
他笑了笑,眉目间带了一丝寒意:“他的狠用得不是地方,这一次,顾家彻底完了。”
南平顾家,曾经的累世望族,经此一事就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本座原先还在考虑顾家那么多子弟应该怎么办,这些子弟中不乏纯良栋才,这下倒好,顾璋自己动手了。
顾璋这是自绝顾家啊!
叶绥点了点头,赞同道:“大人说得没有错,顾璋久处嫡枝,妄自尊大,大概忘了,人才是最重要的。”
顾家一下子死了这么多子弟,是需要用二十年到四十年的时间才能培养出来的子弟,如果是强盛时期的顾家,还等得起这个时间。
但现在……顾家只有死路一条!
汪印嗅了嗅剡溪茗的香气,淡淡道:“本座绝不会让顾家翻身。不管死一个顾璋,还是死五十个顾家子弟,这个结果都不会有变。”
顾家妄图用这么多人命来坐实那个传言,难道本座就没有应对吗?笑话!
叶绥没有询问汪印的应对,只是说了这么一句话:“大人,当初提巫蛊、找仪鸾卫的,可是顾璋。顾家旁支子弟都死了,顾璋怎么会没有事呢?如果我是韦皇后,想要洗脱嫌疑,那么顾璋就必须死!”
她这话,在第二天成为了事实,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