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世中文网 > 歧路迷局 > 84.第47章、秘书的基本功

84.第47章、秘书的基本功

傲世中文网 www.23zw.so,最快更新歧路迷局 !

    第二天,在家的党员们都来了,村民也陆陆续续地来了二十多个。文化大院里热闹了起来,每个房间里都生起了煤炉子,每个房间里都有人,有的看书,有的下棋,也有的打扑克,还有几个老太太在看电视。那台电视是冯振杰从家里搬来的。

    冯春波到各屋里看了看,与乡亲们打招呼。在看电视的几个老太太中,就有他的五娘王氏,他过去打招呼说:“五娘怎么过来了?”

    王氏笑眯眯地说:“在这儿生着煤炉子,看着电视,每天还可以赚五块钱,这么好的事为啥不来呢?”

    冯春波听了一愣,他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但是他却对村里的很多事并不清楚,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毕业后又参加工作,他只是回家吃饭睡觉,家好像是一个客栈,提供吃和住,他对村里的情况竟然很不了解。他小的时候看电影,那些翻身的农民总是很热情地参加村里的大会的。现在,听了五娘的话,他有点不明白。他在院子里找到了冯振杰,问起了这件事。冯振杰如实告诉了他。

    听了冯振杰说的话,冯春波的心里很震惊。他很为现在的农村担忧,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只留下老幼妇孺,村里的基层组织只是一个空壳,党员长时间不过组织生活。这样下去,农村会越来越荒凉,所谓的新农村建设只不过是墙上画饼。

    还不到九点,县报、县电视台的人都来了,记者们忙着采访、拍摄,报社和电视台的领导则都去肖云斌那儿等候指示。

    十点多钟,市委巡视组在市委组织部部长马其虎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冯家村文化大院。

    一时间,整个文化大院里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记者们长枪短炮一齐上,领导们的脸上都带着一种矜持的微笑,在文化大院里采访结束了。马其虎提出要到村里转一转,肖云斌等人陪同巡视组领导,在冯振杰的指引下向村里走去。记者们前呼后拥,张友林和冯春波也紧跟着。来到一户村民的家门口,马其虎从敞开的大门看到院子里晒着棉花,便说进去看看。

    冯春波知道这是冯民田老人的家。进了院子,冯民田老汉急忙迎出来,他一见满院子的人,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冯振杰赶紧走过去告诉他说是市县的领导来搞调研。老人不知道啥叫调研,他就扎撒着手站在那儿。

    马其虎走到老人身边,弯腰抓起一大把棉花,然后半侧着脸问老人:“大爷,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啊?”记者们照相机、摄像机都对准了马其虎。马其虎的脸有一大半是对着镜头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手中的棉花向上托着。冯春波看到他那个样子,只想到了一个词:作秀。

    令人好笑的是冯民田老汉,他听见马其虎问他今年的收成,他说:“棉花正在坐桃的时候,遇上连阴雨,棉桃都落了。多亏这一段日子天气很好,收成还算马马虎虎。”

    组织部部长的名字叫马其虎,冯民田老汉说收成马马虎虎,很多人想笑,可是谁也不敢笑。每个人都庄严得像坐在主席台上一样。

    到了晚上,县电视台播出了市委组织部部长马其虎率领市委巡视组到芦花乡视察的新闻。电视中,马其虎手中抓着棉花、满面微笑地站在冯民田老汉身旁,播音员的配音说:“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马其虎同志与冯家村村民冯民田老汉亲切交谈,冯民田老汉激动地说,看到了老八路作风又回来了。”

    听了这句话,冯春波气愤地想,这真是强jian民意啊!冯民田老汉何曾说过那样的话?老八路作风是那样的吗?如果老八路也是这样作秀的话,怎么会赢得老百姓的拥戴呢?他忽然有了要写点什么的冲动,于是,他铺开稿纸,写了一篇文章。

    市里的巡视组一走,肖云斌也走了,但他却把何明群和张启正留下来,让他们在冯家村搞一个关于基层党建的调研,争取在活动期间写一篇这方面的调研文章。何明群和张启正心里很明白,肖书记之所以带他们两个来,就是为了让他俩给他写篇文章,他好发表在《芦花河日报》上。

    肖云斌走后,张友林也找借口回到了乡里,留下了冯春波陪着何明群和张启正搞调研。吃过晚饭以后,三个人在一起商量这个调研报告怎么写。张启正也想借此机会对冯春波进行一番考察。张启正给肖云斌当了几年秘书,他也觉得累了,肖云斌想让他到财政局当局长。因为现在的财政局局长是县长王卫青的人,对此,肖云斌一直耿耿于怀。可是他的亲信中没有合适的人选,于是,他便想让张启正去当这个局长。他曾经对张启正说过,张启正嘴里说还想跟着肖书记继续干,可心里其实是很高兴的。虽然,财政局长只是个科级干部,但是,它的重要性要超过很多副处级领导。再说,干上几年财政局长,提个副处级也是很容易的。眼下,就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来代替他现在的秘书位置,县委办的那些秘书肖云斌都看不上。因此,当肖云斌对冯春波感兴趣的时候,他便对冯春波更加注意了。冯春波的写作能力他是知道的,从《芦花河日报》上他读到过冯春波的散文和诗歌等作品,他觉得冯春波的文笔是很不错的。但是,做秘书光有好的文笔还不行,还必须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能捕捉领导言谈举止中的信息,能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现在,他先问冯春波对基层党建有什么看法?

    冯春波说:“张主任,我昨天晚上正好根据昨天的所见所闻写了一篇短文,您看看,给指点一下!”

    冯春波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稿纸,递给了张启正。张启正接过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他也是整天写稿子、看稿子,所以看得很快,只几分钟便看完了。看完以后他却没有递给何明群看,他说:“写得不错,但是与我们这次的调研不是一回事,先放在我这儿,等有时间我得详细看看。现在,我们还是先请何主任给我们理一个思路。”

    一边说着,他一边把那几页稿纸折叠起来,装在了口袋里。

    他的这个举动令冯春波很诧异,何明群也觉得有点奇怪。但是他们俩都没有说什么。冯春波没有说话,是觉得张启正肯定有话要对他说,但是不能当着何明群的面说。何明群不说话,是他觉得张启正这么做,必定是冯春波写的稿子里有不应该让他知道的内容。虽然张启正只是党委办的副主任,但是他还是县委书记的秘书,所以,他不想让自己知道的事,自己就最好是装聋作哑。

    何明群谦逊地微微一笑,说:“其实,张主任才是写文章的高手,不过既然张主任让我先说,那我就先说,就算抛砖引玉吧。”

    张启正笑着,淡淡地说了一句:“何主任客气了。”便微笑着看着何明群。何明群便开始说他的构思。何明群说完以后,张启正又补充了几点。然后三个人便分工。

    分完工,冯春波就告辞出来,张启正说正好打算出去走走,散散步。然后便与冯春波一起走出了文化大院。

    一走出文化大院,张启正便说:“春波,我们都是干秘书工作的,我比你年长的几岁,我想以兄长的身份和你说几句知心话,不知你是否愿意听?”

    刚才冯春波就知道张启正有话要对自己说。现在一听张启正这么说,他知道张启正对自己决没有恶意,于是他说:“张主任,我刚刚开始写材料,还很稚嫩,能得到您的指点,我感到很荣幸!”

    张启正说:“那我就不再客气了。我们就直来直去。我先问你一个问题,你认为当好一个秘书最基础的东西是什么?”

    冯春波几乎不假思索地说:“我觉得最基础的是要有好的文笔和观察能力。”

    张启正摇了摇头,说:“春波,你说的这两点都很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他稍一停顿,接着说,“你说的这两点可能对于作家来说是最基本的,可对于一个秘书来说却不是。”

    冯春波诧异地看着张启正,张启正说:“秘书是给领导服务的,领导是搞政治的。所以,要想当一个好秘书,最最基本的东西是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这是一个秘书和作家的最根本的区别。大文豪郭沫若看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曾经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紧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春波,你看,郭沫若的感情和我们普通观众是差不多的,他也和我们一样,十分憎恨唐僧的愚蠢,所以才有‘千刀当剐唐僧肉’的诗句。可是mao主席看到他这首词以后,却有不同的看法,于是写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你看,在mao主席的这首词中,他说‘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唐僧再愚蠢,他毕竟还可以改变,可妖呢?是不会改变的,是必定会成灾的。从这两首词中,就可以看出政治家和文人的区别。当然,我们不能和mao主席他老人家相提并论,但是,我们做秘书的是替领导整理文字的,所以,必须要深刻领会领导的真实意图。”

    冯春波觉得张启正说的关于政治家与文人之间的区别是很准确的。自己对郭沫若的词和mao泽东的词都很熟悉,尤其这两首,自己早已能熟背。可是自己怎么就没有发现这其中的区别呢?但是,张启正后边说的秘书必须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做文章是在偷换概念。但是,他说的的确是当下做秘书必须遵守的原则,否则得罪了领导,这个秘书也就当不成了。

    张启正见冯春波低头思索,他掏出那几页稿纸,递给冯春波说:“以一个文人的眼光来看,你这是一篇好文章。不仅文笔优美,且忧国忧民。但是,这不符合肖书记的意图。千万不能拿出来发表,回去按照我和何主任说的思路重写一篇吧!”

    冯春波虽然觉得这样做有悖于自己信仰,但是,他也深知,如果自己不做出屈服,就会被淘汰出局。所以,他只得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说:“张主任,您的教诲使我如同醍醐灌顶,今后还请您多给以指点。”

    张启正说:“肖书记很看好你,希望你能够把握住这个机会。”

    冯春波当然知道张启正这句话的分量,他回到家以后连夜又重新列了一个提纲,第二天拿给张启正和何明群看,两个人又给了他一些具体的指导,然后仍然由冯春波执笔写调研报告。三天以后,张启正和何明群带着调研报告回了县里。两天后,这篇调研报告就发表在《芦花河日报》上,署名是肖云斌。

    !!